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

遗产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估讨论

2015年4月11日上午,同济大学2015“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圆桌论坛——“遗产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估讨论”上,社会学与城市规划学的专家们碰撞着思想的火花。在朱伟珏教授的主持下,

2015-07-02 14:56

交叉学科城市研究前沿讨论

2015年4月10日下午,在同济大学2015“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以“交叉学科城市研究前沿讨论”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举行了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同济大学国际政治与关系学

2015-07-02 13:41

吴俊:从“社区营造”的视角探讨城市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吴俊博士在分析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探讨如何加强公众参与,将“社区营造”的理念与方法运用到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

2015-07-01 15:01

刘敏:社区参与的新模式

刘敏同学基于对西方规划理论与思想及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研究,提出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的规划变革方向。从规划师角色的转变入手,探讨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的内涵与方法。

2015-07-01 13:52

Vilte JANUSAUSKAITE:怀旧是否可以挽救一个地区?

立陶宛的Lazdynai地区是一个大众住宅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建筑群,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历史遗产。然而对于这一地区的建筑是否拆除成为学术讨论的焦点,但学术讨论却很少考虑当地居民的内

2015-07-01 10:55

余华:地方构建与抹去——以“良渚文化村”为例

余华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来呈现一个城市新移民社区——“良渚文化村”对地方意义的重构与遗忘过程中的不同声音。过去的崇福村有了一个新名字“良渚文化村”后,从乡村生活变成了都市

2015-07-01 10:28

Elina MALTSEVA:作为社区遗产的生物圈:生物圈导向的城市规划

Elina MALTSEVA指出,都市地区的城市化对生物圈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并导致健康人口繁殖能力的下降。未来社会的发展可以朝着两条道路前进:技术和生物圈。生物圈方向涉及以生物圈为导向的

2015-07-01 10:08

刘彦伶:苏州的社区遗产与社会记忆

刘彦伶博士以“补园”和“昆剧传习所”为研究对象,来揭示国内遗产保护存在人文精神和建筑载体割裂的问题。报告人以皮埃尔·布尔狄厄的“场域”和“惯习”理论强调“文化现象不应该被

2015-07-01 09:38

赵晓梅:作为社会空间的历史性城镇景观

赵晓梅以北京什刹海地区为案例,探讨从明代至今该地区在空间、景观与社会方面的变化。在历史发展中,不同社会人群使用不同空间进行活动,使得该地区具有了复合功能;同时,同一空间也

2015-07-01 09:13

Anna ZASADZINSKA:华沙的重建--保护民族身份的案例

Anna ZASADZINSKA以华沙的重建为例,说明遗产城市不仅仅是一种城市肌理,城市本身可以成为其自身的纪念物,也可以把历史知识及民族的活地方的认同感传承给后代。

2015-06-30 16:29

范靖宇:公共空间的活力——以上海社区为例

范靖宇老师以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为研究主题,融合城市规划和社会学的理论,从活动、交往和互动出发,探讨如何提高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

2015-06-30 11:04

陈宇:通过空间与社会的分形学比较研究看社区治理方式

陈宇总规划师通过历史上东西方居住空间的差异对比,从社会学角度尝试分析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的分形特征差异,进而根据东方的居住分形特征提出社区改革的图景。

2015-06-30 10:39

袁媛:低收入社区的规划协作机制研究

袁媛老师以广州市同德街低收入社区的规划为例,运用虚拟民族志、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同德街规划的三段发展历程、内容特点和最近一轮规划协作机制。

2015-06-29 18:01

孙秀林:上海市居住隔离及其影响效果

孙秀林老师使用上海大学《上海·大都市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了550个社区的居住隔离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对于社区治理的影响效果。

2015-06-29 17:37

黄怡:城市更新规划中社区日常空间与历史记忆

黄怡老师以山东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村社区为例,通过社区内接官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探讨了如何将对于城市社区历史文化价值的关切,以及更广泛地对于城市社区日常生活空间

2015-06-29 17:11

1/4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