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口发展的过去——与城市空间格局拉开同步的人口飞速增长。自2000年版战略规划出台,广州的撤县设区工作陆续完成,城市空间框架随之拉开。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全市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已达1868万人,20年间几乎翻了一倍。
2023-03-24 15:12
文章针对目前比较突出的热岛效应、空气污染、雾霾频发等气候问题,从气候韧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通风廊道的构建来增强城市气候适应性。
2023-03-24 09:49
主要结论为:(1)基于时间维度的可达程度和可达面积在高铁-城际网络形成后均获得提升,但城市间存在显著不均;(2)铁路价格的上涨导致城市圈内的旅行费用升高,但并未加大居民出行经济负担;(3)城市圈在旅行时间缩减上呈现“均化”,而在消费能力强度增长上则呈现“极化”;(4)县域层面,客运专线是时空压缩效应的主要贡献者,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
2023-03-23 09:20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个层次、不同领域和全过程,要统筹这一地区城市和区域的关系,统筹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促进京津冀地区绿色转型发展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2023-03-22 09:39
由于相似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城镇化发展历程,报告从行政管理体制、财税制度、土地利用及规划、社会政策四个层面,对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做出了详细介绍。通过对东亚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梳理,为我国未来乡镇发展总结相关经验启示。
2023-03-22 09:31
强大、韧性、可靠的国内大循环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发展质量具有关键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全面准确把握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作用这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
2023-03-21 17:18
在已经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最热门的十大议题,乡村振兴必列其上,代表们关于“加强古村落保护,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更是层出不穷。事实上,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发布后,各地乡村建设的部署规划就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古村落的保护和...
2023-03-20 11:36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设立至今已经40年了。我作为近二十五年名城保护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经历了名城保护工作经风雨、见彩虹的历程,深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是一项具有历史使命感和任重道远责任感的工作。
2023-03-20 09:55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城市理论,为走好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提供理论说明和支持。
2023-03-20 09:37
《方案》明确到2025年,构建全省统筹规划、全域系统推进、全程多元参与的儿童友好城市工作格局,全面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心城市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力争7个地级以上市纳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2023-03-16 16:22
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活动、投资建设运营城市更新项目。在北京城市更新中,社会资本是如何发挥“生力军”作用?我们不妨走进那些典型项目,看看背后的经验。
2023-03-16 10:14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之举。
2023-03-16 09:29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需求潜力所在,我们需要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走出一条颇具中国特色、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3-03-16 09:23
1/22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