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 正文

范靖宇:公共空间的活力——以上海社区为例

2015-06-30 11:0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5年4月10日,同济大学社会学系范靖宇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的平行论坛上作了题为《公共空间的活力——以上海社区为例》的报告。范靖宇老师以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为研究主题,融合城市规划和社会学的理论,从活动、交往和互动出发,探讨如何提高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

范靖宇老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何为公共空间,他认为公共空间是生活、休闲、锻炼、运动、娱乐的场所。他把公共空间的活力理解为活动、交往、互动、生活品质和美感。也就是说评价一个社区公共空间的好坏,可以从活动、交往和互动几个方面去理解。

接下来范靖宇老师从两个方面研究探讨社区公共空间的社会性。第一个方面,户外活动状况。从活动内容对应三种情况(活动频率、活动地点以及是在小区内还是小区外活动)来考察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得出结论,每天都去户外锻炼身体和散步会最多。空地和绿化带是活动频率最高的地方。小区内发生活动的情况是小区外的3倍。第二方面,户外交流的状况,里弄的交流情况并不比新式商品房、社会保障房小区更为频繁。第三方面,均值分析。户外活动与年龄、收入关系大,与其他的关联度比较小。第四方面,小区的安全状况。社区的安全度高可以增加社区归属感。

其次,靖宇老师为大家分析了影响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客观条件。

第一部分是居住区类型。他将居住区大概分成四种类型。新旧里弄、商品房、工房、保障房四种居住区类型。主要做了两点分析,即活动状况和交流的状况。里弄面积大小显然要影响活动频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面积越小,有可能导致交流、活动频率不够。几乎从不参加活动的新旧里弄为最多,每天都去参加活动的以保障房居民最多。显然,这与公共空间面积有关。但是与保障房和商品房相比,显然商品房的活动频率要低于保障房。他们面积实际上是差不多的,可能与年龄因素有关系;收入状况,2万和1万,也是商品房和里弄的人最多;与教育程度有关,在大学本科及以上和大专学历这两栏里,也是商品房和里弄的人数最多,占百分比最高,他们户外活动也相对比较低;交流状况,保障房最高,其次是工房,第三是新旧里弄,商品房最低。你从一般的客观条件上很难去理解。里弄的交流状况并不比商品房、保障房频繁。从客观条件讲,我们说里弄可能提供的交流空间有限,没有凳子、椅子之类的。

社会公共空间所提供的面积大小,对于公共空间的活动频率、交流的状况肯定有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两者呈现出正相关。比如新旧里弄相对于其他三种类型的居住区活动频率为最少。但是在公共空间面积大小相近的时候,社会性因素对于活动频率起到关键性作用。当然,公共空间的活动设施对活动频率也十分重要。

第二部分讲规划因素,公共空间的位置以及功能,这个空间放在小区当中还是周边,假如一个小区,有几处公共空间,应该怎么处理。现在上海,几块公共空间有的时候有雷同性,里面放的活动设施都是一样的,大同小异。同时,功能区分要明确,现在小区里有很多公共空间功能区分不是太明显,雷同的占很大比例。几处公共空间采取分离还是衔接,商业的、运动锻炼的、聊天的,分三块地方。道路连接起来还是靠近,从社区调查情况看,靠近的相对比较好。一块地,不仅能够进行运动锻炼而且可以聊天。在上海这种土地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它还可以提高效果。设施、界面的功能以及在空间中的设施;围合性,比如说这一块公共空间用什么,用灌木丛或者树,还是用铁栅栏把它围起来,或者用木头、柱子把它围起来,跟其他道路区分开来;空间中的设施,桌子、椅子和凳子;运动和休闲的器械。这个也很重要,如果你是空空荡荡的话,显然缺乏吸引力;围墙和门禁,全封闭还是可以透视,小区居民对此态度不一样;面积大小,一般来说,少于1500人规模,填写了501-1000的人规模最多。车满为患这个大家都知道。最近发改委专门发了一个文,大规模建立停车场可以发债券。还有一种思路,你是以前80年代造的社区可以把它拆掉或者部分拆掉,新建地下停车场;美感,美观性和审美体验上小区做的还不够。在调查中,请调查者罗列出小区及其附近三个独特标志。大多数都填写大卖场,超市,百货店,公园,菜场等,几乎没有人填写小区内部的公共空间场所独特的标志物。

最后范靖宇老师与大家分享了研究的结论,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动、交往和互动的程度,从社区规划来说,很多程度在于位置放错,其次是设计不当,最后就是功能定位不明确。从社会性因素来讲,第一个原因是工作忙碌、缺乏业余时间;车辆过多,占用了原来散步休闲的地方,不安全,尤其不放心小孩子去社区里玩耍。第三社区公共空间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年轻人。第四个就是年龄、性别、收入、教育状况、居住时间等因素。

(根据速记稿整理,未经报告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