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 正文

黄怡:城市更新规划中社区日常空间与历史记忆

——以山东省滕州市北关村社区为例

2015-06-29 17:11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5年4月10日,同济大学城乡规划系黄怡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的平行论坛上作了题为《城市更新规划中社区日常空间与历史记忆——以山东省滕州市北关村社区为例》的报告。黄怡老师以山东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村社区为例,通过社区内接官巷历史街区更新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探讨了如何将对于城市社区历史文化价值的关切,以及更广泛地对于城市社区日常生活空间和社会历史记忆的尊重,运用于维持地方社区的社会和组织特征以及强化社区的经济和文化持久性,并最终促成理性的城市更新方式的可能。

首先,黄怡老师介绍了她的研究背景,在我国的城市里,包括在亚洲的城市,甚至更广泛的发展中国家城市里,面临着一种双重挑战,一个是全球化,另外一个就是快速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更新了,但由于政府的强势,或者由于一个局部的势力,造成了城市在一定阶段出现了大规模的拆旧建新。它直接的后果就是对地域历史文化的蔑视,以及城市同质化日趋严重。在城市更新规划当中,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来讲,通过社区日常场所与历史记忆的保留来对社区这样一种独特的社会进行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大城市,大规模的拆迁造成了地方文化多样性的丧失以及日趋严重的城市同质化的趋势,产生的社会影响就是很集中的社会的、人口的以及环境的问题。

接下来黄怡老师引入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社区日常场所,指的是在一个特定地域和社区内,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容纳长期延续或经过变迁的生活方式或生活形态的相对稳定的空间,即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可能是长期延续下来,没怎么变化,或者是经过变化的。它的时间具有一个现实的指向,就是指向现在一个时段的日常场所,是日常生活发生的地点。第二个概念就是社区历史记忆,包括了社会内现有居民对社区以往日常生活和重要事件的集体记忆,以及更长远的,通过口头流传或者书面记载的,与社区相关的传闻典故或者是书面记载的史实。所谓社区的日常场所与历史记忆,如果用空间的语汇进行表达的话,那它可以转换成社区空间的历史性与即时性的共存。即时性强调的就是日常场所,就是当下的。社区历史记忆是有时间纵深的、有历史性的。如果在城市更新规划中,得以能够充分有效地体现,使社区日常生活和历史记忆不至于在快速的商业开发运作模式,以及在贫乏空洞、缺少内涵的新的建设面前湮灭与丧失殆尽。

在更新规划中,保留社区日常生活和历史记忆,这些社区日常生活是可以构成城市的建成遗产的,并且是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所有我们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和空间。它可以强化一个地方的认同感。

接下来黄怡老师通过在山东省滕州市北关村,即一个接官巷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规划进行了探索。

案例分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社区的概况;二是社会的历史记忆,就是居民参与了;三是社区的日常生活形态;四是更新规划中如何来保留日常生活的场所与历史记忆。

首先,关于社区的概况:滕州是墨子、鲁班的故乡。在全国百强县是排名靠前的。然后是北辛街道,再下面是北关村的社区,现在也有居委会的称呼。这个社区是山东省的文明社区,现在有区民256户,800多人。

第二,社区的历史记忆及居民参与。北关村现在剩下的只有一个名称,就是接官巷。在古代,官员来到这个城市,县老爷要出去迎接的,就在那里把他迎进来,于是有了接官巷的名称。开发商跟街道建了街官厅,之后才有了历史街区规划。前期做了社区文史线索征集的工作。通过实物照片、文字资料、影响资料,包括见证人、采访线索等等。让市民参与,然后激发起了市民对于这个地方的自豪感或者是历史感,有利于历史记忆的整理。

第三,社区的日常生活形态。沿街日常生活形态有各色各样的烧饼摊。社区居住环境形态,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环境氛围好,有一种异国的感觉。

第四,怎么保留社区的日常生活与历史记忆。从更新规划的价值趋向产生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保留它的结构,但是进行一些处理。保证在所有的街道里面,至少在每一条街道上,至少有一个面,连续的界面是老的保留下来的。还有一个方案就是拆得比较多,把沿街所有的拆掉。这个从实际操作中应该是更方便操作,开发商也是比较欢迎,它的好处是尽快形成新貌。不一定是好的面貌,但是是一个新的面貌。从设计者本身来讲,希望保存历史价值文物建筑,因此最终采用了第一方案。

最后的布局就是在规划里面形成了四条街道,有三条是以原来的为主,即北关街、前进街、接官巷。因为住宅区里面交通不顺畅,所以理出个第四条街道。每条街道有一个不同的功能。还有六个区,其实是六个节点,10个景。这个地区通过改造之后,给当地居民生活的场所带来一定的改变,其次也产生了一些旅游的效应。整个接官街就是利用了一个故事塑造了景点,让抽象的故事形象化,从而形成了一个街院系统,即四街六区。接官巷就变成一个文化街,以古玩巷和集市为主。北关街作为民俗的生活大道,做特色的商铺,包括烧饼铺还有手工艺制作。前进街以饮食为主,例如酒店、商业等服务业。第四条街就以居住为主。整个街道倾向于一种主要功能,但仍是混杂的。整个片区有广场、戏台等公共空间,强化公共性、开放性,都是从传统民居当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符号。

(根据速记稿整理,已经报告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