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北京城市发展总规划草案公示 职住平衡首次成政策目标

2017-04-01 14:05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乐

历经将近3年的紧张工作,《北京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于3月29日正式开始进入征求意见程序。在完成征求意见程序后,这份事关北京未来近20年的重要规划,将上报国务院待批准。

对城市宜居度、通勤能力有重要影响的“职住平衡”首次被涉及。北京市拟在未来开展“职住平衡”的政策机制创新,并长期围绕“职住平衡”为目标,开展综合治理工作。这是“职住平衡”首次作为政策目标被提出。

与此同时,北京还划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常住人口上限,并提出“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2300万人成为常住人口的上限所在。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也将呈现出减量态势。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

2017年3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由规划司副司长张兵带队,前往北京市通州区进行调研。调研的重点是,城乡规划、城市副中心、景观风貌、违法建设、交界地区需协调解决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问题。

彼时,包含“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如何建设”在内的北京市新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实际已经完成了编制。2天之后的3月29日,规划草案开始启动征求意见。

所谓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城乡规划系统内部被简称为城总规。其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多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此次规划草案编制工作,已经进行近3年时间。其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北京视察,对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重要指示都贯彻到了此次规划草案的编制过程当中。

“这其中就包括疏解非首都功能,在规划草案的编制过程中,是工作的抓手。”3月29日,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意味着规划草案的编制工作,实际上很大一部分都将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展开。

3月29日,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说明规划草案的有关内容时也表示,编制坚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减量提质”,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实现由扩张性规划转向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

四个区域调整定位

实际上,与疏解非首都功能直接关联的,是首都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问题。此次规划草案提出,首都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并将目标置于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在上版总规中,与之对应的目标定位则是“现代国际城市”。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主任刘岚芳认为,虽然建设宜居城市,在过去北京城市规划中也有提到,但并不是发展目标的重心所在。这种城市目标重点的转变,实际上反映了北京正在从过去的经济发展为规划核心,向城市功能为规划核心的思路转变。

思路的转变直接体现在了城市功能区的规划和功能设定上。记者了解到,规划草案中设计了四个功能区承载北京城市的新功能,这就包括中央区、西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

其中,核心区以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为主导功能。西北部地区以科技创新、文化中心为主导功能;东北部地区以国际交往、文化中心为主要功能;南部地区以保障首都核心功能的城市服务为主导功能。

记者了解到,对应到行政区,核心区就是东城区、西城区,其定位的首要功能为政治中心。而西北部地区,主要指石景山区、海淀区。值得注意的是,海淀区也要承担部分“服务保障中央政务职能”。东北部地区主要指朝阳东部和北部地区。承担服务和保障功能的南部地区,主要是指朝阳南部地区和丰台区。

职住平衡或有机制创新

在向北京市人大介绍规划草案情况时,北京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魏成林表示,在2020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城市病”得到缓解;2030年,治理“大城市病”突出问题取得显著成效,首都核心功能得到优化,京津冀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规划同时展望到2050年。

在解决大城市病的环节,规划草案提出了“协调好居住、就业和公共交通关系,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

所谓职住平衡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一个术语,其专业和学术领域的解释就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即使是使用机动车,出行距离和时间也比较短,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在前述规划草案中,北京市提出,优化就业岗位分布,促进公共交通与就业中心、居住组团的匹配,加强对主要功能区和大型住区的交通支撑能力。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土地开发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针对重点功能区加密轨道线网,着力缩短居住地和就业岗位集中区域的通勤时间。

“未来北京市应该会开展在职住平衡领域的政策机制创新,以引导就业岗位布局和居住人口布局合理分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

在规划草案中则提出,提高就业人员就近居住的配置率,通过长期综合治理,使就业和居住的分布更加平衡,匹配更加合理,通勤保障功能大大加强。

按照法律规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报国务院审批前,应当先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市政府研究处理,审议意见和市政府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将与城市总体规划一并报送国务院。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