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做好城市体检,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4-01-09 10:48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城市体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推动系统治理“城市病”,成为新时代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

自2018年开始,住房城乡建设部选择试点城市、样本城市持续开展体检工作,到2023年试点城市已达59个,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此次《指导意见》出炉,意味着从2024年开始,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面开展城市体检。

实施城市体检,意义重大。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也像人一样,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病”,需要定期体检来明确健康状况,发现病灶、诊断病因、开出药方,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体检是优化城市发展目标、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解决“城市病”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推动城市体检做实做细,要以目标为导向。城市生长必然面临发展的问题,许多病因既有发展跟不上需求的问题,也有发展不平衡、治理不系统的问题。各地要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主动“对标”、拿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精准“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深度“透视”,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倒逼城市加强目标与资源的有效衔接。

推动城市体检做实做细,要积极动员公众参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对城市的脉搏跳动最熟悉,也最有发言权。毋庸讳言,由于公众和政府站位不同,关注点和侧重点必然不同,会出现一些市民感受很深但政府未及时看到的问题和现象。与此同时,政府谋划的顶层设计和宏观问题,一些市民也可能感受不到。《指导意见》将政府视角和公众视角相结合的做法尤其值得充分肯定。无论是重庆在街道层级建立的“市民医生”机制,还是深圳面向全体市民征集城市建设改善提升意见,这些实践经验都表明,注意倾听公众的意见,城市体检才能交出一份切合实际的报告。

推动城市体检做实做细,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体检评估不是挂起来的诊断图,而是要强化结果运用,推动整治和根治。从更新供气、供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到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从建设“口袋公园”,到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从盘活老旧厂房,到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体检查出的问题,要落到具体解决问题的项目清单上。这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管长远的工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些工作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只有落实到城市治理的每一天,才能不断丰厚、浸润城市生活,培养城市独特的气质,赢得居民的认可。

城市体检工作推进的成效,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连接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只有自觉摒弃“讳疾忌医”的错误心态、卸下“丢丑丢脸”的思想包袱,由点及面“寻病灶”,由表及里“治病根”,才能更好解决民生难题、焕发城市活力,让城市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让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