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 正文

王甫勤:社区异质性与村居委选举

——基于CGSS2010的实证研究

2015-06-23 17:0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5年4月10日,同济大学社会学系王甫勤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城市与社会”国际学术论坛的平行论坛上作了题为《社区异质性与村居委选举——基于CGSS2010的实证研究》的报告。王甫勤通过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利用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人们参与村居委选举有积极的影响,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越是积极的参与选举,但社区异质性的存在使得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降低。

王甫勤通过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利用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人们参与村居委选举有积极的影响,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越是积极的参与选举,但社区异质性的存在使得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降低。

首先,王甫勤指出,村委和居委,在法律上是健全的,它们的一些性质功能都是比较明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居委和村委的选举,从民意上面的界定有一点区别,比如民众参与的积极性是有差别的。根据官方统计,村委的选举环节,投标率是非常高的。但是研究发现,在投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人重复投票、家庭代投票、村代会的投票,导致居民的高投票行为,而每一个居民的实际投票行为,是比较低的。从量化研究来看,目前对于村民和居民的选举行为,都是以个体的因素为主,很少关注到社区层次的因素。在王甫勤的研究当中,更关注的是社区异质性对选举的影响。而异质性是什么?就是人们在不同人群的分布中,比如性别也可以说是异质性。从异质性的角度来说,一个社区是异质性程度非常高的,会对这个社区很多方面有影响,而这些影响是当前研究中没有关注到的。第二,量化研究可以比较村委选举和居委选举,看一下它们有没有共同的模式,哪些因素有共同的影响,哪些有不同的影响。理论的基本渊源是布劳的异质性。有关异质性的研究认为,处于异质性社区中的人们在邻里关系、社会信任等社会资本维度要比同质性社区弱,进而不利于社区整合。于是关于异质性、社会资本和选举行为之间,形成了一个理论性的链条。因为异质性程度越高,社会资本和社会信任就会越低,这些就使得参与行为下降。这是王甫勤的核心研究假设。

王甫勤通过一种多层次的数据分析开展研究。变量和测量分为了三个板块。因变量是村居委选举参与,通过最近三年在村居委换届选举中是否投票来测量。核心自变量是社区异质性,通过教育、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ISEI)三个维度来测量,具体测量方式是通过个人层次变量聚合得到。控制变量是所有个人层次的相关变量均作为控制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和社会经济地位相关变量。

研究的数据来源是全国综合调查(CGSS2010),这是一个全国大范围的调查,调查11783个人,剔除一些样本之后,最终有效的样本数是9616个,其中包含城市样本是5692,农村的是3924,城市的社区是296个,农村的社区是182个。分析模型是两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接着王甫勤简单地呈现了样本的分布。从社区层面上,计算出来的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在教育的异质性方面比较接近。但是在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方面,城市的异质性比农村要强一些,这个对我们的结论也是有影响的。

数据分析的结果呈现,农民的参与积极性比城市高,这是一个总体的差异,在性别教育方面,城市男性和女性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农村就有很大的差异。而党员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有非常高的积极性。王甫勤重点关注的是异质性水平差异,他发现在城市社区中,教育水平并没有对选举行为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在农村异质性越大的社区,居民的参与概率是比较低的。同时,在城市社区当中,一个差异越明显的社区,内部居民的投票率越低,但是在农村没有这样的影响。那么这个到底解释有多大呢?概括来说,在城市社区当中,异质性虽然有显著的影响,但并不是很强。而在农村社区当中,相对来说比较强一些,大概差不多到了10%的差异。

最后王甫勤总结认为,村委选举和居委选举有一些相同的模式,也有一些差异。异质性的影响,对于农村和城市也是不一样的。而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理论层面,村委选举和居委选举是否可以比较本身是一个问题;在测量方面,村居委选举的时间特征以及异质性的测量存在缺陷;在假设检验方面,对于异质性影响的中间机制也没有做出足够的解释。

(根据速记稿整理,未经报告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