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6-12-19 14: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11月15日,由民建北京市委、民建天津市委、民建河北省委联合主办,河北经贸大学承办,民建石家庄市委、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协办的“2016’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定论坛”在石家庄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范照兵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主委王永庆,民建天津市委主委欧成中,河北省有关领导袁桐利、王雪峰、曹素华出席开幕式。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民建河北省委主委秦博勇主持开幕式。

陈昌智代表民建中央对此次论坛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民建作为参政党,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是肩上的责任。正定论坛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顺利推进的有力举措,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为构建一个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贡献了力量。

范照兵代表中共河北省委致贺词,他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定论坛,已经成为民建中央支持关注河北的新名片,成为三地民建组织合作交流的新阵地,成为展现协同发展成果的大平台,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论坛上,辜胜阻作主旨演讲,5位专家作了主题发言。下午,民建北京市委、民建天津市委、民建河北省委分别以打造创新共同体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改革开放先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搞好节点城市与微中心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举行了分论坛,并召开了企业对接及项目洽谈会。与会人员还参观考察了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加快京津冀城市群规模结构优化和养老服务一体化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

城市群规模结构如何优化?我国城镇化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过度依赖超级特大城市,而不是城市群。小城市是城镇体系的最大短板,城镇化失衡的背后是自然资源配置的失衡,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导致人口过多集中在特大城市,出现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等问题。

要发展县以下的五线城市,五线城市是就近城镇化的战略支点,是城乡统筹的重要抓手,是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节点,也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人居环境优化的重要载体。所以小城市特别是京津冀小城市是疏解大城市部分功能的承接平台。城镇化依托县城来发展,一个是创业扶持,一个要培训,然后是承接产业转移。

县城和特大镇是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把特大镇有序改市首先要强调以人为本,产业兴城,扩大权限,赋予城市职能。如果小城市不发达,大规模异地转移,就地城镇化会难以实施。因此,城市群建设要把底部短板补上,大力发展新生的中小城市。

城市群养老服务如何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关键的改革,第一个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第二个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三个是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在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方面,首先是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一体化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所大学可以支撑一座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河北要依托现在的小城市来吸引北京的大学。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解决老龄化问题,北京将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河北和天津也面临严峻老龄化形势。京津冀三地推进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关键是统筹问题要进行改革。另外,服务水平,承接能力,应适合养老需要,政策还要实现一体化。探索三地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共建,要避免盲目投入、各自为政、恶性竞争。公共服务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非常重要的任务,养老问题既是事业也是产业,要推进医疗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京津冀医疗制度一体化,推进养老服务医养结合。

主题发言:

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主委王永庆:

北京在产业疏解中应兼顾“破”与“立”问题

目前,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城市公共资源,二是城市产业布局。在产业疏解中,如果不顾北京未来发展一股脑将实体经济扫地出门,会破坏北京市形成的经济发展根基,给北京市未来发展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如何使产业疏解做到科学有序,关键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升级结构,有效而科学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才能真正使疏解有利于提升核心功能。

一、产业疏解要立足落地。目前北京市有关产业疏解的配套政策在积极稳妥制定之中,将就腾退土地、搬迁资金、人员安置、疏解税收政策等给予落实,会给产业疏解提供最为及时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产业疏解要力求对接。京津冀大格局必然带来京津冀大区域产业重新布局,这就使得北京产业疏解一定要基于大协作关系,力求让产业疏解与产业对接紧密结合。

三、产业疏解要结合升级。北京产业疏解不能为疏解而疏解,必须结合自身产业升级实际情况,谋好下一步发展战略。北京市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是什么,还发展不发展实体经济,发展什么行业的实体经济,选择哪个领域发展,通过什么政策引导和壮大,这些战略性思考必须要有答案。

四、北京产业疏解要兼顾需要。以回龙观小区为例,这里原有的农贸市场服务当地常住人口,但该农贸市场取消,一定会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处理不好甚至会刺激物价上涨。因此北京的产业疏解必须在谋划未来发展的同时,还要兼顾自身的现实需要。

五、产业疏解要体现行为关照。北京产业疏解不能一头热,要积极主动与天津河北对接,让北京输出的产能在河北天津生根发展,不至于被移植死。

民建天津市委法律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左海聪:

京津冀协同发展

应有统一的环保标准

现在京津冀三地环保标准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首先数量和总量差异较大。北京市有30项标准,天津只有8项,河北有14项。其次各个地方环保标准限值的设立差异比较大。比如电站锅炉燃煤颗粒物标准北京是10、天津30、河北20。另外,环保标准侧重污染物排放立法,但无一涉及环境质量标准。之所以难统一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首先是城市发展水平不平衡性,增加了统一环保标准的复杂性。第二产业结构差异也是制约三地环保标准实现统一的关键难题。基于河北产业结构实际,骤然提高地方环保标准在短期内不太现实。第三城市发展定位迥异增加了统一环保标准的难度系数。一般认为北京退出的产业应该是天津河北接盘,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治污问题,统一三地环保标准是一句空话。另外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环保行动无法有效对接。再就是缺乏环保协作的法律机制。

如何促进三地制定统一的环保标准,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共同努力,调整产业布局,三地要针对各自城市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低碳经济,为三地地方环保标准的统一奠定现实基础。第二要建立健全京津冀环保标准一体化的法律机制。建议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下面成立京津冀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逐步统一京津冀地区的环保标准。另外要建立统一的京津冀环保法律规则体系,使三地环境质量标准逐渐分阶段走向统一。第三推动京津冀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统一。要加强三地环保联合执法,并统一执法标准和力度,推动实现三地环保标准统一的目标。

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民建石家庄市委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

加长“两块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京津冀三地的关系实际上是三地四方的关系,不仅层次多,单元多,而且每个单元都不一样,并且还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环首都贫困带,三地之间的差距非常突出。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空间布局测算经济密度,河北省内城市每平方公里的GDP远远低于京津,甚至有的仅仅相当于北京的1/10,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张承地区更低。现在河北还有62个贫困县,其中国定贫困县45个,特别是在西北部北京周边有一个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因此,加快协同发展,首先要加长河北西北部生态涵养区这一短板。

第二块短板就是南部功能拓展区,集中在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建议对南部功能拓展区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极,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肯定是超大城市增长极,河北的战略支点应该在石家庄。石家庄发展起来南部的人留在这里,可以减少北京的人口压力,冀中南发展起来整个城市群就发展起来了,否则南部就是坍陷地带。

除了加长两块短板,还要倾力打造两个增长极,一是滨海发展区,包括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渤海新区、秦皇岛北戴河新区;二是京南示范区,一区十园,大概500平方公里。另外重点培育“一村一庄”,即中关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石家庄京津冀第三极。

生产要素总是流向效率高的地方、收入高的地方,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是把周边地区先垫高,使差距缩小。可支配收入反映公共服务能力,京津冀公共服务差距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从人均财政支出来讲,加上转移支付河北大概相当于北京30%,要改善这一差距,除了河北自身要努力、京津协同外,中央政府的支持同样很重要。

北京大学秘书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重“品质”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把全面提升地方品质放在中心目标或关键基础位置上,实施全面的地区品质战略。

首先是党中央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的基本要求。第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第三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现在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贸易的产品都能够有效甚至统一价值从全球范围获得,意味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取决于不可贸易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只能从本地方得到,只能由我们生活工作的地方来提供,所以地区品质很重要。第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现在是人才区位决定产业区位,决定资本区位,创新驱动人才是基础,而影响人才区位的关键是地区品质。第五是补品质短板的需要。北京市是京津冀地区品质最好的,但从全球比较来看,其地方品质也是相对滞后的。所以一定要把提升地方品质、地区品质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怎样实施全面地区品质战略呢?京津冀地区要坚持全成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协同的原则。

第一努力把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消费中心。要处理好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大力培育各具特色的智慧消费型城镇乡村,使这个地区成为国际一流的消费型宜居城市区。第二纠正长期以来重生产性服务业,轻消费性服务业的倾向。大力发展包括个人服务、公共服务在内的消费性服务,增加消费性服务的数量种类和独特性。第三大力改善自然和人文环境,建设多元包容开放美丽的京津冀。既要大力修复或改善生态环境,又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规划。第四全面改进京津冀流动空间,建设敏捷、高速流动的京津冀。要加快把新思想转化为产品的速度,以及对生态环境变化反应的速度,增强地方魅力和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主任黄群慧: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产业结构已经形成,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供给要素改变,再造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使其能够更加符合协同发展理念。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做。三地在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应协同规划,整体考虑生产生态系统来做。比如河北钢铁去产能,北京、天津应该怎么做;北京、天津房地产是不是需要跟河北房地产有协同考虑;河北短板比较多,北京、天津在哪方面应该统一协调等等。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结构性改革,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又要发挥市场作用。河北短板明显,需要从中央层面协调对河北的支持。第一加大中央对河北转移支付力度,北京、天津财政富裕,可以考虑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第二建立跨区域土地税收协调制度,包括税收风险、土地占补平衡这些都可以向河北进行倾斜。还有无论技术市场建立,还是人才市场,包括资金市场可考虑都向河北倾斜。

对北京来说,并不是完全不搞工业。现代工业由于和服务业融合,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可以避免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绿色节约的工业是可以大发展的。另外,北京工业结构需要向高精变化,包括都市工业、研发强度高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业,这些北京是可以发展的。因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需要北京做龙头,在产业上有一个带动。短期内北京人才高度集中、科技资源高度集中的状况是改变不了的,需要利用现状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而通过工业产业的发展,会使整个京津冀区域有一个大的协同发展。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