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两会新闻 ▪ 环境保护 > 正文

大气环境治理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 合理规划或改造城市应参考气象条件

2016-03-03 16:33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3月2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委员陆续抵达驻地。

参加今年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都将目光聚焦于大气环境治理问题。在抵京前,来自江苏的多位代表、委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城市建设与大气环境治理关系密切。

“说起雾-霾,大家都会把矛头指向工业生产。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物布局越来越密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这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科所所长高吉喜表示。

高吉喜表示,根据监测资料显示,城市中心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远比郊区高。他认为,在城市规划或改造中,应根据城市常年气象条件,合理布局建筑物、道路和绿地,留出通风廊道,加快市区与郊区的空气流通;主干道、工业厂区、高层建筑的设计一定要考虑风向,尽量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厂区安排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选择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表示,治理大气污染,江苏要“双管齐下”:既要强化减排,相关部门也会考虑通过规划通风廊道予以配合。

除了提出要控制城市自身建设规模、合理内部布局外,高吉喜委员还表示,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控制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要合理测算和确定城市群、城市带之间的生态安全距离,为大气污染净化预留空间。“以苏南城市群为例,城市与城市之间连成一片,几乎没有‘缝隙’,大气污染物不仅难以得到扩散,还容易形成‘城市群’污染。”

“近年来,江苏已经启动了设立城市间生态安全距离的研究和应对措施。在已有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基础上,会制定‘城市边界’红线,以控制土地的开发强度。”陈蒙蒙代表表示。

那么,城镇间生态安全距离该如何划定?高吉喜委员认为,理论上,如果一个城镇的直径是5公里,那两个城镇间的“生态留白”或者说“绿色生态屏障”应该是10公里,最少达到5公里。当然,这还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合作,进一步加强研究。

高吉喜还谈到,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应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减少人流、车流和物流在城市间长距离转移,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