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旧城旧到底,新城新到家” ——忆我的父亲陈从周

2023-12-04 15:11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陈馨

dbcc86656bbd4d03a392a7819af94b0a.png

山西古城——平遥

1991年,是高柳新蝉、椅席烘手的初夏了。父亲方自云南安宁楠园归,又不顾疲劳,伏案疾书。心疼父亲年老体弱,我忍不住问:“爸爸,这么累了还写什么呀?”“我为阮生仪三的《古城寻趣——平遥》序上几句。”

他唤我坐下,指着梓园爬行着的那只绿毛龟,说要讲个“龟城”的故事给我听。

1954年夏,父亲壮岁踏勘晋中的那几日,一路黄土黄汗,飞沙蔽日。近平遥时,一阵清雨,拨尘见古城,后来他屡屡提及对平遥“初见相惊,留连忘返”,看过的古建古物不知凡几,然“古城之留,无有完整,而平遥一城尚白璧无瑕”。

始建于明初洪武三年(1370年)的城墙,将平遥布局奇特的龟状古城紧锢其中,六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南门似龟头上翘,东西四门如龟爪,北门最低像龟尾,全城积水经此流出。龟为四灵之一,长寿的象征,平遥古城能完整保留,该不只是巧合吧?

古人尊孔崇儒,世代沿袭。城墙上的七十二个观望台,墙顶外侧的三千垛口,恰如孔门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

令父亲览之发思古之幽情的,又莫过于先人文化陈迹——平遥二寺:排行全国老三的木构镇国寺,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内藏五代彩塑堪称珍品;存有宋元明清彩塑两千多尊的双林寺,造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另有建于宋金时的文庙大成殿等,城内古代、近代民居,青砖灰瓦四合院,大小庙宇,街巷、铺面,一展明清时期市容之繁盛。无怪乎父亲说:“平遥旧城是大文物。”

八十年代初,围绕着保留还是拆除古城,县领导层争执激烈。目光短浅者,欲于资源匮乏的平遥,建“轻纺和机械制造业”城市,附以旅游,尾随北京、太原、苏州拆除古城墙,拓宽小马路,搞大广场的模式。总体规划编制困难重重,一波三折,多次陷于僵局。

1981年,晋中榆次来了一批由阮仪三老师和张庭伟带队的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实习生。但是,对于《平遥总体规划方案》,阮老师说他定不了,要回学校请教陈从周先生。

返沪的阮老师星夜叩开我家的门。父亲一听说是平遥,今昔之感,难以忘怀。

上世纪五十年代,面对全国上下拆古城墙之风,梁思成先生与我父亲反对,被斥为“复古主义”,大斗小批,屡次三番。如今,见沉睡了卅载的“梁陈方案”,不再被曲解为封资修产物,挖社会主义墙脚,有望于平遥实现夙愿,怎不令父亲喜上眉梢:“我1954年去过平遥,这座城很好,保存完整,应当做总体保护规划。”他的嗓音略带激动,说:“平遥旧城是大文物,文物要古为今用。”

至于如何规划,他主张:“旧城四周应保持绿化地带,不能建高层。”显然,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水泥森林式的高层建筑是与古城格格不入的。他重申对平遥古城要进行整体保护,制止破坏,同时又建议:新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另外规划新区,原则是:“旧城旧到底,新城新到家。”寥寥数语,发人深思,如一幅完整的蓝图,为如何规划平遥古城指点迷津,解疑释惑。

同年八月,阮老师不顾炎热酷暑,偕张庭伟及城规学生们再赴晋中,与地区建委、县建委共同合作,测绘收集第一手珍贵资料,不辞辛劳。

遵照父亲指点的保护古城思路,总体规划增加了保护内容,布局上将平遥县城划分为古城与新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古城则为一个大的文物整体,按不同的地段和建筑的保护价值及状况,确定出保护等级,划出重点,属一般或该改建的,统统迁出是区。

父亲的老友、著名城市规划学家郑孝燮先生在他的著作《古城平遥》中,两次特别写到我父亲予平遥古城的倾心关注——郑老1982年春节在京接待了由阮仪三先生率队北上的张庭伟、徐永涛一行,在看了他们所绘、所测、所摄的平遥古建及传统民居的图册和照片后,欣然表示,完全同意我父亲提出的“新旧分区,新城发展,旧城保护”的三原则——如能做到,平遥早晚会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

阮仪三先生迄今珍藏着父亲当年对保护平遥古城所书的建议——它堪为平遥古城保护、新城发展“两不误”之准则。原文如下:

1)新旧城应分别对待,新城可发展,旧城要保持原状,既有旧城新貌之感,又有新旧对比。

2)旧城保护非仅城墙,有墙无内容,将来城市保不住,有形式,有内容,即道路、建筑要与城墙协调。

3)旧城为一个大文物,文物古为今用,即保持现状,如改造即破坏文物。

4)旧城四周应保持绿化地带,不能建造高楼。

5)明确城市性质(文物旅游)。

6)旧城建筑色彩,保持原状,修改(修)理时,要保持原状。

7)旧城以步行道为主,旧城为居住区,文物区,小商店区,生活区。

8)绿化要地方树种。

9)旧城旧到底,新城新到家。

1997年12月,山西平遥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时,父亲已卧床难起了。我将此讯告知他,他那莞尔一笑的神态,不就在昨天吗?

晚年的记录——岱庙

父亲爱泰山是从岱庙开始的。于岱庙纵观远隐云端的泰山,山的气势尤压人。岱庙是中国三大建筑群之一,但父亲认为:“北京故宫有山(景山)少林,曲阜孔庙有林无山,而岱庙有山有林,而且山是泰山,是五岳之首。”

父亲眼中的岱庙是泰山的眉,泰安的眸。他游泰山也是于岱庙后门出发,经岱宗坊,过十八盘,直抵泰山之巅南天门——那匆忙乘了缆车上下者,是断然赏不到岱庙之峻宇,识不得泰山之壮观的。为了建索道,还炸了小半个日观峰,这让父亲尤其痛心!

父亲研究泰山亦是以岱庙这座历史建筑、文化宝库作为起点。岱庙保存了瑰丽与完整的大建筑群、为数可观的历代碑碣和汉画像石,还有数以百计的古柏,是研究中国文化史与建筑史的一个重要实例。岱庙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父亲据《宋天贶殿碑铭》:“秦既作畴……汉亦起宫,其后因轨迹而崇建……”及东汉应劭、北魏郦道元之著言及庙事,考其“约创建于汉,是当时下中上三庙东岳庙之一,岱庙即下庙,后来历代有所拓建、重建、修葺”。岱庙规模严整,围墙门制,犹是宋、金旧规,他看了未毁前的照片说:“颇似宋‘清明上河图’之城楼。”

天贶殿是东岳大帝的神宫,周以迴廊,把一座重檐庑殿的大建筑,紧紧地怀抱着,空间联贯紧密,变化多样,大台基连小露台,大殿前配小巧御碑亭,汉柏古态,孤傲自得,让人肃然起敬。父亲于此得出:“我国古代建筑家很懂得大小对比这一手法。”

那日,父亲少息于亭间,仰望宏殿,平视游人,偶有灰鸽飞过,在蓝天白云下,雄伟中寓恬静,高大与卑小,建筑和景色之巧妙结合,使父亲感慨:“天贶殿能兼数长,不是单以雄伟二字能概括的。”

岱庙的宋碑令人叹为观止,碑座的雕刻炉火纯青,几与宋《营造法式》无二致,父亲真想此时唤起九泉下的梁公思成共同观之,以补其所编巨著《营造法式图注》。梁先生生前屡屡托父亲为其书收集资料,其情似在眼前,而今人天永隔了,他为之好一阵沉默不语。

父亲独自徘迴于碑林中,赏读碑文,坐望日移,乐而忘归,他想:“碑与柏林组成的文化林,恐怕世界上只有中国吧。”配天门两侧的二十块碑碣中,最著名的是东西对峙的两大丰碑:《宣和碑》于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立,高9.25米,宽2.1米,硕大的龟脚,精美的雕刻,堪称北宋石刻艺术的代表。碑文记述宋徽宗在二十一年间重修岱庙之况,碑阴题“万代瞻仰”。《祥符碑》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立,其制略小于《宣和碑》,因宋真宗将泰山神由“王”晋封为“帝”而立,碑阴书“五岳独宗”。两碑皆有令父亲拜倒碑下之魔力。他从这两块宋碑获书法之谛,谓:“我们从两丰碑中,可以看出宋明两代文人书法的特征,与其他宋碑在一起,可以看到宋元明清四代书法的嬗变,中国的书法确有它不可思议的地方。”当他见到大门改为公园式的,配天门与仁安门的两侧新盖的建筑不伦不类时,他抱憾道:“这是不懂历史,不尊重历史的反映。”

父亲扶杖缓登泰山顶,看了碧霞祠的一组精美建筑。它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他盛赞:“其塑像独步鲁中。”他将少时读的清人姚鼐《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来如图,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及杜甫的《望岳》分享给一旁的弟子路秉杰——此时,他们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碧霞寺筑于山巅,完整严密,父亲最欣赏二铜碑,云:“允推明代小型碑之极,为研究明代手工艺及碑制之重要实例。”

他们信步于廊中,目随碑移,古木喷香。父亲被中国历史文化之魅力吸引,对中华民族的骄傲与依恋之感,使他垂老而更深情,欲记录岱庙以抒之。

1980年他再率建筑系同学,偕吴光祖、喻维国、李铮生、蔡婉英、贾瑞英等教师绘图若干。1986年、1988年又命鲁晨海、蔡达峰、张小岗三研究生赴岱庙重新测绘制图和校对。1989年父亲定稿《岱庙》,书中写影留迹,除了几张自己摄的旧作外,皆出自摄影名家金宝源先生之手,他是父亲长年共事之友;此书之成,父亲没有忘记提及,岱庙全图是张建新老人1957年绘的遗作。

《岱庙》于1992年4月付梓。当鲁晨海将这本倾注了众人心血的图文并茂之作送来时,父亲那喜出望外的神情,恍如再次回到了那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宝地。

2023年6月20日 法国尼斯

附:

水乡的山城——常熟

陈从周

人们一谈起江南水乡的常熟县,即刻联想起虞山,琴川(常熟城内有七条水),还有矗立在城中的宋代方塔,这些构成了常熟城市风景的特征,明媚如画。如今方塔已修缮一新,其下新建园林,翠盖红墙,春秋佳日,登临眺远,乐事从容。

虞山的出名,它不仅是山水秀润,古刹幽深,而清初虞山画派,大画家王石谷等笔下的描绘,使该山平添了多少芳姿,“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此”。真不啻为此而言了。

兴福寺在虞山麓,万山环抱,一溪中流,虞山虽不高,人临其境,宛如在万山丛中,园林家所谓“小中见大”,即此境界。

常熟城是倚山而筑,城墙蜿蜒其麓,人家傍岩,古木掩映,而泉流淙淙,与树上流莺相酬答。焦尾泉水甘而洌,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在其旁,有茶室,品茗其间,乐而忘返,这里的清茶,从凌晨四时便供应,一些退休工人,往往三时半已鸠候开门了。我每到虞山,总要在此盘桓半日,园不大,可以留客,其妙处在于山石峥嵘,亭阁掩映,静观之妙,游者得之。

到常熟的人常常想尝一尝王四酒家的“叫化鸡”,与欣赏一下绿毛龟。这两件东西可说名闻世界了。什么是“叫化鸡”?它是鸡的一种特种烹制品,将鸡宰杀后,肚中清理干净,外涂泥巴,以火烤之,待熟,将泥敲去,毛落而肉现,香脆适口。与北京的烤鸭真是南北各抒其技了。本来在旧社会贫苦的劳动人民,流为要饭的叫化,他们流浪街头,无生活资料,连一只锅子也没有,因此发明了这种做法,以后被菜馆、豪门学到了,从此成为常熟名菜特色之一。如今虞山脚下的王四酒家,便是做这菜而享名的。

虞山溪中出一种龟,腹色如象牙,淡黄悦目,背长绿毛,故名绿毛龟。绿毛是寄生在龟背的植物,本非龟毛,可以培殖,但其色泽之雅翠,浮于水面,龟身轻摇,仿佛绿云缓移,光色之美,洵足迷人。书斋或客室中置此一盆,既养目颐神,恢复疲劳,同时其情趣比养鸟还来得雅致。如今虞山苗圃每年有若干的培养,与国内外的供应还是满足不了。

至于常熟园林,如城内的燕园,其叠山出清名匠戈裕良之手,为假山中的上品。燕园借景虞山,招山光入内,园虽小而境无穷。山有谷名“燕谷”,流水涧出,而白皮松高百尺,益增园之苍古。虞山游罢,可来此小坐。

解放后,常熟建了工厂,城市逐渐现代化,而风景宜人,古迹犹存,旧城新貌,差堪得之了。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