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设计下乡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

2023-10-10 10:18 来源:住建部网站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开展试点示范,培养了一批了解乡村、热爱乡村、愿意服务乡村的设计人才。住房城乡建设部总结各地在完善设计下乡服务内容、提升设计下乡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落实保障激励措施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形成《设计下乡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并印发。

设计下乡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

序号

政策
措施

主要
举措

具体做法

 

 

 

 


 

 

 

 

 

 

 

 



 

 

 

 

 

 

 


 

 

 

 

 

 

完善设计下乡服务内容

(一)服务村庄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

1. 浙江杭州市推行“一师两员”制度,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出台《关于实施驻镇规划师和乡村规划员制度的工作意见》,将“驻镇规划师+乡村规划员+乡村规划联络员”的“一师两员”制度作为村庄规划设计精准施策重要手段,驻镇规划师负责乡镇规划决策研究、成果审查和咨询服务;乡村规划员负责乡镇规划编制管理、方案审核和实施管理;乡村规划联络员负责协助和配合做好行政村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2. 四川成都市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完善指导职能。印发《成都市乡村规划师管理办法》,一是实现全域覆盖,通过社会招聘、选派挂职、机构志愿者招募等方式实现“一镇一师”。二是明确乡村规划师职能,包括对规划成果技术把关、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指导、结合地方实际塑造乡村特色等。
3. 陕西富平县推行驻村规划师制度,为村庄建设规划及实施提供现场指导。一是采取分片区包联方式,每名驻村规划师负责3-4个村庄建设规划工作,每周现场指导不少于1次,建立微信平台及时分享优秀做法,建立驻村工作台账。二是由驻村规划师,依据村庄建设规划方案全过程把关,指导施工单位科学确定施工时序和施工内容,解决仅靠图纸难以保障规划落地实施的问题。三是推行规划师签字制度,赋予“规划师不签字、工程不予验收”的权力。四是成立县驻村规划师工作领导小组,督导驻村规划师日常管理,制定《富平县驻村规划师管理细则(试行)》,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二)指导农房设计与建设

1. 江西开展农村危房改造“送服务”技术下乡行动。从规划设计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中抽调优秀的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服务+督导”的方式,进村入户开展现场调研和技术指导,帮助完善改造方案、规范工匠施工技艺,形成“问题整改清单”下发当地,督促及时整改到位。
 2. 河南建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农房建设管理协管员制度。印发《河南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每个行政村至少明确1名农房建设管理协管员,建立由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建设工匠、村“两委”党员干部等组成的多元化协管员队伍,发挥农房建设管理协管员在引导建房村民选用标准图集、选用合格工匠、农房安全隐患排查等方面的作用。
3. 湖北组织技术单位编制推广实用性农房建设图集。组织清华同衡、华中科技大学、孝感规划院等设计单位,按照鄂西北、鄂西南、江汉平原、鄂东北、鄂东南五个片区出台技术导则和图集。全省以县为单位根据片区导则和图集,编制具有本地民居建筑特征的实用农房建设图集,并通过“二维码”引导群众自主选择使用。广泛征求群众建房的意见建议,跟踪图集使用中的问题,对图集不断修改完善,满足群众建房的实际需求。
4. 湖南组织技术单位编制“农村住房建设施工技术”系列动画。以视频动画形式演示农村住房建设工程中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质量安全要点等内容,方便乡村建设工匠、村民和建设管理人员直观学习农房建设施工技术。
5. 广东组织技术单位编制农房设计图集和农房建设指引。组织技术团队编制农房设计图集,制订富有岭南特色、功能合理、美丽经济使用、可操作性强的农房建设指引,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与设计单位签订中长期服务协议,为有需求的农户提供免费的图纸修改服务和现场技术指导。
 6. 宁夏派驻农房技术指导组加强技术指导。连续10年实行危窑危房改造技术指导制度,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常年驻在各县,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对象复核、危房鉴定、工程咨询、质量监督、竣工核验等技术服务。

 

(三)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 安徽持续开展设计下乡和村镇建设技术培训。由设计下乡专业技术人员授课,重点将乡村风貌塑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课程纳入培训内容。培训人员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设计下乡以及和村民、村委会沟通的案例,动员村民深度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2. 江西组织专家下乡助力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为解决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专业技术知识不足的问题,江西省组织行业专家,在隐患排查的基础上,为基层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技术指导,引导各地科学实施排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驻村团队助力陕西蓝田县宝兴寺村环境整治。针对宝兴寺村在改造民宿过程中产生的建设废料无人处理、堆积在道路两侧造成环境破坏等问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乡村建设实践团队在驻村设计过程中,帮助村民将混杂的废弃建材进行重新分类,用于围护构件、村庄景观营造,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和建设材料乡土化。

(四)助力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特色风貌塑造

1. 贵州建立传统村落工作室首席专家负责制。每个示范村由县级政府明确一个传统村落工作室,采取“陪伴式”驻村技术指导。首席专家通过制定技术服务计划,进村入户参与实地调查、示范策划、规划设计、群众工作和建设指导等具体工作。对按时取得示范成效的首席专家纳入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库。对未按时取得示范成效的首席专家全省通报,已纳入专家库的取消相关资格。
2. 青海建立传统村落专家派驻联村制度。指派五批省级联村专家,对全省123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给予技术支持,实地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管控。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给予技术指导支持,建立省、州、县三级联动机制,定期分析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开展。
3. 宁夏组织技术单位编制技术导则强化特色风貌管控。研究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导则》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技术指南》,针对传统村落空间特征,从公共活动空间、历史街巷、院落、滨水及绿地等方面提出建设管控要求,最大限度的保护传统村落特色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昆明理工大学驻村技术团队帮助解决传统民居维护改造难题。昆明理工大学驻阿者科村团队从底层空间处理、室内功能布局、外立面风貌保护等方面提出哈尼族蘑菇房维护改造技术,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传统民居维护改造理念、工艺和技术。

 

 

(五)帮助培养乡村建设本土人才

 

 


 

1. 河北实施两个“1”工程,打通农房建设指导服务“最后一公里”。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科研院所、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设计下乡,提高农房建设水平。通过专业技术指导,为每市培养1支熟悉本地实际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为每个县(市、区)培养1批熟练应用建筑导则的农村建筑工匠。
2. 湖北宜昌远安县组织专家培育“掌作工匠”。在已培训持证工匠的基础上,遴选文化程度高、组织能力强、业务素质好、能够统筹各工种工序的工匠担任“掌作工匠”(牵头工匠),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集中理论培训和跟踪培养,考试合格后由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人社局联合发证,并建立“掌作工匠”绩效考评机制。

3. 湖南开展乡村建设工匠“送教下乡”活动。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总工会共同发布了《关于开展乡村建设工匠“送教下乡”活动的通知》,培训内容包括基础课、技能课和实训课,对农房相关的政策法规、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乡村建设工匠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建设工匠队伍整体素质。
4. 青海依托专业院校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组织青海省建筑职工技术学院开展多期乡村建筑工匠培训,邀请专家采用“课堂讲解、实地观摩、现场操作”等方式,对乡村建筑工匠开展钢筋工、泥瓦工、装修工等相关技能培训。

(六)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机制

1. 湖北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共管设计下乡工作机制。按照“政府引导、村社落地、农民主体、社会助力”的乡村振兴理念,以“线上直播+工作坊+项目EPC建设”方式引导和支持高校规划师、设计师下乡服务,调动广大村民积极性。自2019年7月至今,线上直播培训学员15万多人,先后在咸宁、洪湖等地举办了十几场工作坊活动,大冶市殷祖镇北山村等EPC项目效果显著。
2. 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建立“五共”设计下乡工作机制。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在高荡村构建多方参与的乡建模式,通过建立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设计共同谋划、落地实施共同建设、更新获益共同分享、村寨环境共同治理的“五共”机制,营造传统村落特色风貌,提高村民参与感。

 

 

 

 

 

 

 

 


 

 

 

 

 

 

 

 

 

 

 

 

 


 

 

 

提升设计下乡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发展壮大设计下乡人才队伍

 

 

 

 

 


1. 河北结合人才兴冀工程开展人才下乡。一是成立由技术单位业务骨干组成的省级专家团队,不定期开展下乡指导。结合“人才兴冀工程”,鼓励建筑大师、规划大师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结对子,定期下村指导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指导市县引入设计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全面负责村庄设计、项目施工及运营等工作,整体提高建设水平。全省有20余家设计单位提供长期下乡服务。
2. 江西建立设计单位技术对口服务机制。成立“设计下乡、服务便民”办公室,依托 31 家省级甲级资质设计单位组建省级技术服务小组,每个小组对口服务1个县(市、区)。采取“技术服务+重点督导”的方式,技术服务小组设计人员坚持面对面服务群众,充分参与农房风貌管控、新农村建设、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排查整治等工作。
3. 湖北发挥村镇建设协会设计下乡平台作用。充分运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计院、企业等100多家成员单位及有关个人会员力量,设立了小城镇、农村房屋、美丽乡村、乡镇生活污水、传统村落专业委员会,分行业开展设计下乡技术培训,分享工作经验,同时通过微课直播、微视频传播,扩大影响覆盖面。
4. 甘肃组织省内优秀设计企业提供帮扶服务。甘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甘肃勘察设计协会联合举办设计下乡活动,组织8家省内优秀设计企业的规划、建筑、园林景观、市政设计师,分4组对帮扶村进行设计帮扶,提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设成本低廉的设计,供村民参考选择。
5. 湖南开展高校助力乡村设计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湖南大学等相关高校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在湘西州花垣县等26个村开展“学史力行,百村调研”设计实践活动,同时在邵阳市隆回县探索乡村公共设施和民居更新创新设计。
6.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组织“送设计下乡”科技志愿服务队。通过现场调研、成果产出、落地实施三个阶段,结合村庄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下乡团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优势,推进设计下乡。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600天,并获得2021年度科技志愿服务队先进典型称号。
7. 昆明理工大学组织设计下乡服务队。组建由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绘画等专业的107名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服务队,在云南富民县选取试点村开展联合毕业设计调研,积极对接乡镇领导、村书记和村民代表,通过系统调研和数据采集,对乡村人居环境、数字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田园景观等进行设计服务。

 

 

 

(二)推行驻村镇设计师制度

 

 

 


1. 山西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驻场服务机制。选择灵丘、岢岚、泽州、平遥4个试点县,探索建立设计人员驻县、驻镇、驻村服务机制,从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农房设计和建设、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农村建筑工匠培训5个方面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
2. 四川德阳市罗江区招聘专职乡村设计师,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建立区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招聘专职乡村设计师,主要负责村镇规划制定和实施、指导建设项目审批和监督、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协助违规建设行为检查、指导项目统计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区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按照专业互补原则,以小组分工方式调配乡村设计师,保障“一镇一师”。
3. 广东珠海市探索专职兼职结合的设计下乡服务形式。与高校签订合作协议购买设计下乡服务,以镇为单位,通过招聘方式,为每村配备专职规划师、建筑师,专职和兼职结合的建设协管员,以及规划建筑专业的兼职志愿者,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4.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工作营方式为安徽潜山市引入优质设计资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统筹,以工作营形式搭建起技术支持团队与政府、村民、施工方等各方之间的沟通平台,引入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力量共同开展“随行潜山”、“乡土创变营”等工作营活动,由高校教师指导青年志愿者营员进行建筑设计、村落公共空间设计、整理口述史、录制VR影像等工作。
5. 北京建筑大学与地方政府联合设立乡村振兴实验室和乡村服务工作站。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融入设计下乡,每年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工作营和竞赛等活动,组织多学科师生和规划师、设计师开展乡村巡诊、驻村定点帮扶和基层培训指导。开展暑期工作营活动,设立传统村落特色资源调查、数字化保护档案调查、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农房建设技术调查与设计研究等四个主要版块,通过调研实践充分发掘传统村落特色资源价值,详细了解村民村情和实际需求。

(三)开展优秀设计评选

1. 重庆举办“巴山渝水·美丽村居”设计大赛。邀请规划设计施工企业和高等院校等单位、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建筑工匠)和高等院校师生等个人积极参赛,评选出优秀作品。一是开展代表性作品展览,推荐优秀作品参展 2022 年川渝住博会,吸引全社会持续关注乡村建设。二是邀请三师一家(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召开研讨会,探索乡村设计建设路径和方法。三是出版优秀作品集,促进优秀作品推广使用。四是支持获奖者参与设计下乡。引导区县住房城乡建委与大赛获奖者签订“设计下乡”服务协议,建立设计下乡工作室,服务乡村建设。
2. 浙江通过设计竞赛提高农房和村庄设计水平。举办省“美丽宜居”优秀村庄规划和优秀村居设计方案竞赛、高校大学生暑期“乡村建设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以注重浙江特色、注重村庄风貌整体性、注重方案可复制可推广性为宗旨,将评选出来的优秀村居设计作品深化为农房设计通用图集推广应用。
3. 河南组织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设计大赛聚焦村庄建设、乡村景观和公共设施创意设计等方面,推动现代元素与传统农耕文明有机融合,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设计。目前已吸引500多所高校、1000多家设计机构、一万多名设计人员参加,覆盖近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4. 江西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优秀农房设计方案征集活动。面向全国从事建筑设计的单位(团队)或个人,征集优秀农房设计方案84套,聘请群众和专家共同担任评审,评选出优秀设计方案30套,充实到全省农房设计图库,免费供农民使用。

 

 

 

 

 

健全落实激励措施

(一)完善设计下乡服务评价机制

1. 陕西细化设计下乡考核管理机制。将每个设计下乡技术团队的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个环节的目标任务、帮建内容、起止时间和责任人,督促抓好工作落实。一是严格管理进度节点。对照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划分时间节点,及时了解掌握技术团队的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二是明确评估反馈要求。每季度对技术团队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协助剖析问题根源、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及时整改到位。
 2. 宁夏建立设计下乡考核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设计下乡人才管理暂行办法》。一是规定设计下乡人才每月驻乡村时间不少于4天,每年需独立或合作完成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成果不得少于2件。二是按要求参加设计下乡教育培训,掌握乡村设计的理念方法、技术标准和有关政策。三是年底由县(市、区)住建部门出具《设计下乡服务评价表》,按照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对设计下乡人才服务情况进行评价。

(二)细化完善保障和激励政策

1. 河北设立设计下乡专项资金。2019 年起,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每年安排农房设计下乡专项资金,委托技术单位和相关高校现场对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农户和农房抗震改造工作提供指导,要求平均每人每次不少于10 天。
2. 海南完善对参与“千企帮万户”的企业和“三师”的激励措施。动员省内民营企业参与农村危房改造,重点解决农户、农村建筑工匠专业知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对提供技术服务的企业和“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提供企业诚信评价加分、计入学时等激励措施。
3. 四川省成都市保障乡村规划师薪酬待遇。按照上一年度成都市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年薪参照值,以2.0为系数,年薪参照值乘以系数作为下一年度社会招聘乡村规划师年薪,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部分市县招聘的乡村规划师除年薪外,每人每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4. 北京建筑大学从绩效评价、评优、成果推广等方面鼓励师生下乡。将设计下乡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绩效评价内容,进行认定、评优、嘉奖和宣传推广,在国内学术期刊设立设计下乡和乡村治理专栏,在大学学报跟踪发表设计下乡研究成果。设计下乡服务项目入选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公布的2022年度北京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十佳案例。
5.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建立驻村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为保障团队技术人员高频次、长周期的驻村服务,建立驻村人员经费保障工作机制,一是保障驻村人员交通食宿报销,按天给予补助,二是设立奖金支持设计人员研发相关文创产品。

 

(三)加强宣传推广

1. 江西对下乡服务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印发《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鼓励支持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对获得“赣鄱工匠”和“江西省能工巧匠”称号的乡村技能人才,直接晋升相关职业(工种)高级技师、技师,优先推荐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工程选拔,优先推荐省级劳动模范等省级表彰,优先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政府资助项目。定期对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一线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进行奖励;对在乡村振兴中勇于担当、善于攻坚,有创举、有亮点、有实效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集体优先推荐申报及时奖励。
2. 湖北丰富线上线下宣传形式,发动各界参与设计下乡。以“政府引导、村社落地、农民主体、社会助力”为实践路径,利用线上社群、平台直播、公众号视频号、现场横幅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引导高校、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和优秀设计人才开展下乡服务。
3. 湖南湘潭市通报表扬设计下乡优秀作品和优秀个人。印发《关于湘潭市2022年度“设计下乡”志愿服务优秀设计作品、设计者和志愿者的通报》,评选出32个优秀设计作品、32位优秀设计者和158位优秀志愿者奖项,鼓励更多的设计人员和师生参与设计下乡志愿服务。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