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魏后凯: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2023-09-08 14: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8月17日,“反贫困理论创新”国际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开幕。研讨会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反贫困理论创新”为主题,聚焦中国特色反贫困经验和成就的理论认识,展示中国消除贫困成效,共同探索反贫困实践和理论创新之路。开幕式后,就中国减贫经验的世界意义,我国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存在的挑战以及如何补短板、强弱项等话题,中国社会科学网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是中国和世界最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国际合作的优先方向。我们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您认为中国为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哪些富有借鉴意义的减贫经验?这些经验对世界有何重要意义?

魏后凯:中国在“三农”领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以8%左右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我国口粮自给率超100%,谷物自给率超95%,确保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底线。

第二是中国的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连续多年的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使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内需,对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城镇化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第三是脱贫攻坚。从1978年到2020年,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农村的减贫,世界减贫的进程会大大减缓。除了减贫规模很大以外,这些年来我国还形成了包括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内的中国特色减贫理论;形成了一整套减贫工作体制、规章制度、政策体系;形成了一系列减贫模式、减贫方法与措施。这些理论模式、方法措施等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中国的减贫为世界的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农村减贫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谈一谈为什么要将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先位置?

魏后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都与农业农村相关。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为例,我们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对粮食的需求、对农产品的需求和消费量都是巨大的,这是一些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要注重粮食安全,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粮食安全,将此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底线任务、底线要求。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主要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要破解这个主要矛盾,重点难点就是在农业农村,所以中央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和优先的位置。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认为我国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面临哪些挑战?

魏后凯:农业农村现代化应该是农村产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有机整体。据此,我们研究所构建了一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经过测算,目前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程度处于中期阶段,按照近年来的推进速度,预计到2035年可以达到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值,到2050年可以达到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值。目前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我们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这也成为我们下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难点。

据我们研究,从领域来看,这些短板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第二,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差距较大。第三,农民的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第四,农村公共服务滞后,乡村治理效能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第五,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主要是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还比较滞后。

从空间的维度来看,我们也存在一些短板,根据我们的研究,目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水平大体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以及一部分大城市的郊区,它们有条件有能力在2025年前后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反过来说,西部的一些落后地区,比如西藏、甘肃、青海、贵州等,到2035年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难度都比较大,这是第三梯队。而处于中间的绝大部分省份,在2030年前后有可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属于第二梯队。对于这些区域性的短板,国家要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下一步我们一定要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往前走。

中国社会科学网: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我国有哪些推进路径?

魏后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四个现代化之一。这些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继2005年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加了“农村”两个字,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要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我们在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良种化、规模化、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相比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是一个短板,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在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和县域城乡融合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我们的想法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发展——“三化一融”协调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