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3武汉城市专题-城市发展-城市文化 > 正文

湖北武汉:特色举措建设“博物馆之城”

2022-06-14 17: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湖北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约3500年建城史,遗址丰赡,文物丰厚,文化积淀厚重。近现代史上,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重镇。

近些年来,武汉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之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目前,武汉共有各类博物馆123家,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数为1.064个,居全国前列。章旖、陈清、谢蓓3位博物馆讲解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训项目。此外,推出的多个展览获得全国大奖,一系列品牌社教活动特色鲜明。

武汉在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过程中,系列特色举措成效显著。

传承红色基因

武汉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在武汉“博物馆之城”建设中,红色文化场馆取得长足发展。

2016年,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建成开放。2019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在武汉建成开放。此外,武汉还兴建了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暨瞿秋白旧居陈列馆等8家红色场馆。

红色精品展览和活动精彩纷呈。策划推出的“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探索与奠基”分别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特别奖”和“优胜奖”;“连环画中的红色经典”“武汉上空的鹰”分别获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武汉红色故事汇”“国旗下的讲话”“我有红色小护照”等系列红色社会教育活动,成为武汉千万人参与的红色思政课。

与此同时,武汉红色场馆拓展传播方式,扩大武汉红色文化影响力,采取线上展览与直播活动的方式,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参观红色博物馆、参与红色直播活动,线上观众达9000余万人次。

拓展文创产业

整合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武汉市文旅局指导全市文博场馆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将武汉有文创产品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进行链接,形成文化创意联盟,依托馆藏藏品开发特色产品。武汉博物馆开发的《江汉揽胜图》真丝织锦手卷,在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让文物活起来——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获得“文博传承奖”。

武汉博物馆行业还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发文创产品,促进补短板、出产品、共发展,达到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长期合作。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引入相关商业团队合作开发的“中山舰”系列文创产品,得到广泛好评。

武汉高校和科研单位扎推、高素质人才密集的优势,也被引入博物馆文创产业,实现馆校合作双赢。辛亥革命博物馆常年与湖北商贸学院、江汉大学艺术系、湖工大艺术系等高校合作,邀请高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该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形成具有辛亥特点的文创品牌。

武汉市文博单位还紧密结合中小学课外教育内容,设计出不同年龄阶段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品,使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及重要的文化消费场所。

优化服务功能

文旅融合,博物馆大有可为。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壮大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武汉将文物和博物馆资源融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据介绍,武汉策划推出了“红色经典”“红色宝藏”“建军策源”“伟人足迹”“革命烽火”“红色英烈”6条经典红色旅游主题线路。2021年,“红色武汉·英雄城市”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武汉市文旅局积极拓展文博旅游合作途径,与各大旅游公司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与湖北省内大型旅游公司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加强旅游开发合作,将武汉市文博场馆纳入旅游行程目的地,带动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纪念馆。

武汉市文博场馆结合自身实际,为旅行社提供免费停车服务、设立休息区等系列优惠政策和便捷服务,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

志愿者是观众与博物馆之间交流的桥梁。目前,武汉市文旅局属文博场馆成立了11个志愿者服务团队,拥有专兼职志愿者3000名,是博物馆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让博物馆与城市融合共生。武汉将从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彰显英雄城市文化魅力、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高质量“博物馆之城”建设。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