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非凡十年——地方篇 > 正文

非凡十年| 云南: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022-10-08 17:42 来源:曲靖日报

9月6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新型城镇化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十年来,全省城镇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省发展改革委工作情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新突破

高效平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标,全面放开城区户口迁移政策,取消昆明主城区落户限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农业转移人口最为关切的关键细节,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保、文化、体育等领域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政府保障作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供需互促、协同均衡、有机统一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机制,真正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下、融得进、有配套”。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05%,比2012年的38.47%提高了12.58个百分点,实现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滇中城市群发展取得新突破

加快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城市群内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要素市场、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建设机制不断完善,一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经济稳步增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滇中城市群以全省28.3%的国土面积,集聚了61.47%的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已成为云南生产力发展布局和产业集中生产的核心区域,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是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边境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

瑞丽、河口、腾冲、磨憨、孟定等边境城镇快速发展,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2021年,25个边境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4.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9.81%提高到了目前的11%,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扩大。

城镇品质得到新提升

“十三五”期间,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了9.79和14.88个百分点,城乡公共厕所脏、乱、差面貌得到彻底改变,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厕所革命”成效显著,城镇品质逐步提高。同时,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全国文明城市9座,国家卫生城市15座、国家森林城市6座。

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就

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人才要素向乡村流动,促进优质教育、医疗、社保资源在城乡间共享,助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不断完善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初步建成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的城乡共同富裕道路。目前,全省所有乡镇及建制村通硬化路率、直接通邮率达到10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12年的3.89∶1下降到2021年的2.88∶1,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省农业农村厅工作情况

乡村产业加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呈高质高效发展态势。茶叶面积从2012年的584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740万亩,产量从27万吨增加到49万吨,增幅分别达27%、81%;水果面积从2012年的630万亩增加到2021年的1151万亩,产量从581万吨增加到1200万吨,增幅分别达83%、107%;蔬菜面积从2012年的1275万亩增加到1913万亩,产量从1471万吨增加到2935万吨,增幅分别达50%、99.5%。花卉面积和产值增速居全球第一,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咖啡产量占全国98%以上,茶叶、天然橡胶、核桃、澳洲坚果、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全国第一。

全省有43个乡镇被列为国家产业强镇予以扶持, 5个乡镇入围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118个村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个村入围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5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被农业农村部重点推荐发布,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有58个、1021个,居西南五省第1位;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243个、832个。

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占比从2012年42.6%提升至2021年99.8%,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基本消除。2021年,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3690个,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95%以上。

乡村建设加快推进

完成村庄规划试点省级217个、州(市)级32个、县级645个。中央和省级等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2.8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2.86亿元,翻了3.5番;2018年至2021年,全省累计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390万座、公厕1.7万座,实现每个行政村所在地都有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2年的31.4%提升至60.4%,提高29个百分点。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率分别达99.3%和98.4%,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7.94%,收集处理率8.3%。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问题排查整改及“回头看”工作,扎实抓好新闻媒体有序监督。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全省创建评定省级美丽乡村300个、 州市级1068个、县级1350个,其中有55个乡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

乡村治理加快提升

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完善“一事一议”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1.47万个村(社区)完成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定。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移风易俗和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安宁市、西畴县、沧源县3个县列入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目前已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宾川县金牛镇罗官村、师宗县淑基村被推荐为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西畴县弘扬西畴精神推进乡村治理案例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全国宣传推广。目前,全省累计有6个县、60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名单。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登记赋码成立9.25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规范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截至2022年6月底,全省有受理件的乡镇1301个,占全省95.2%,累计受理申请件14.5万宗;有审批件的乡镇1243个,占全省91%,累计审批件10.5万宗,审批率72.1%。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作情况

城镇承载能力稳步提升

推动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等。2012年以来,城镇棚户区共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324亿元、省级补助54亿元、专项债券412亿元;共争取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央补助资金131亿元、省级补助6000万元、专项债券76亿元。2012年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109.64万套,完成投资2612亿元,约330万群众“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全省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600个,完成投资258亿元,惠及群众72万户,形成了玉溪市红塔区、峨山县和红河州开远市等城市更新经验。

较2012年相比,天然气管网提升至1.32万公里,总长度翻了12番;城市燃气普及率由62.3%提升至73.05%;城市供水普及率由91%提升至98%;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266.24平方公里,增长了32.1百分点。以滇中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

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完善

十年来,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3.32万亿元,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提升至40.7平方米,共提供商品住宅279.6万套,满足了近805.34万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和在建公租房91万套,约300万住房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积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努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2022年全省计划筹建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与2012年相比,云南省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增加93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由2012年的1229.78亿元增加到5596.42亿元,增幅355.07%。

城镇风貌特色不断彰显

较2012年相比,全省城市绿地面积提升2.26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3.52平方米、城市绿地率提升8.13%,累计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城镇)37个,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城镇)48个,总数达到85个。按照“绿美云南”总体行动部署,及时开展绿美城市建设、绿美社区,以“增绿提质”为主线,围绕“绿美、宜居、特色、韧性”的要求,着力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和区域影响力,通过三年行动,力争全省新增城市园林绿地面积5000公顷以上,努力实现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打造一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生物多样性友好、特色鲜明的绿美城市,全省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省共列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116座(个),其中,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排名第四,中国传统村落708个,全国排名第二,还有2221处历史建筑。印发出台《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2部门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发建设云南省城乡建设与保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剑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列级工作,指导大理州、建水县、腾冲市成功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有序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012年至2021年,全省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共解决269.27万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2019年开始,实施农房抗震安居工程,截至2021年,全省共计实施农房抗震改造41.73万户。2022年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计划实施10.62万户,现已开工9.04万户,开工率85.12%。经过改造农房经受住了近年数次地震检验,成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命房”。与此同时,补齐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短板”,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有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171座、污水管网1.28万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6.22%;累计建有城市(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127座,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66%;深入开展“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专项行动。

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推动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县(市、区)城市管理机构改革,昆明、曲靖市成立了独立的城市管理局,77个县(市、区)设立了城市管理局。积极推行城市管理数字化技术运用,昆明市、玉溪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曲靖市、昭通市主城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平台完成联网,数字化城管雏形初步显现,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透明性、指挥调度的高效性。

全力推进烂尾楼清理整治,自2020年3月以来,按照“一项目一方案”要求,逐一对烂尾楼项目进行问题分析,每个项目均制定了妥当科学的方案并实质性推进,烂尾楼清理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有效化解涉及重大民生和民心问题,解决了50多万购房业主、回迁户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2022年版)》审批时间由原来平均258.5天缩减至50个工作日之内,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陈宪:“中部地区崛起”20年 高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