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美丽长三角”承载的履职情怀——沪苏浙皖政协主席联合建议加强长三角区域污染联防联治

2020-05-28 10:47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胡方玉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胡方玉)2018年8月中下旬,淮河上游紧急泄洪,汹涌的洪水如脱缰的野马,奔流而下,所过之处,给沿途造成巨大损失。下游的洪泽湖上游等地遭受特大洪涝自然灾害,夹带的污水导致江苏泗洪县部分地区大量养殖鱼蟹死亡。

上游泄洪的信息,为什么下游不知晓,从而没有事先做好准备呢?事后调查得知,淮河上下游分属不同省区,泄洪的决定做出后,信息要上报到省里,再由省际之间沟通,然后再由省里下达给沿淮各地。泄洪信息的速度最终没有跑过洪水,导致了这次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的意外事件。

区域协作机制不畅、数据共享不及时的现象还不止于跨区域河流问题,还有环境问题。“长三角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任务还很艰巨,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细化,区域协同防治的力度还需加大。”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昌尔,与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江苏省政协主席黄莉新、浙江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加强长三角区域污染联防联治,合力打造绿色美丽长三角生态安全屏障。

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及其周围,形成了我国经济极具活力的长三角区域。在这片经济高速发展的土地上,“绿水青山”成了一市三省政协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协作早有探索。2012年起,财政部、原环保部等有关部委在新安江流域启动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首轮试点,开启了中国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的“新安江模式”。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污染联防联治被纳入党委政府的协作框架。在此过程中,生态协作的内涵也得到更大范围的外延。

2019年6月底至7月初,由安徽省政协牵头,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政协共同开展第二次“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联动民主监督调研活动。

在调研走访的7个市(区),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城乡环境整治企业超低减排等情况让调研组印象深刻。“长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国家指导、地方负责、区域协同的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但相关问题依然存在。

为此,在今年两会上,一市三省政协主席联名提案建议,以6大建议助力强化区域生态协作的“四梁八柱”:

要制定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和规划;推动区域立法与执法协作;加强区域生态环保源头管控;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水平;强化长江岸线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立健全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近、人文相亲。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实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舒适绿色的生活环境,正承载着四地政协组织和委员们的履职情怀。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