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教育>图书推荐>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

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

作者:[美]约翰·伦德·寇耿,[美]菲利普·恩

ISBN:9787214091987

译者:赵瑾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所属类别: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约翰·伦德·寇耿(John Lund Kriken)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1970年加A.SOM旧金山办公室,作为负责城市设计与规划团队的合伙人达20年之久。如今,他继续作为顾问合伙人工作,并任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担任城市设计研究生教育的兼职教授。他撰写此书的目的在于教授城市设计的主旨,并鼓励广大公众及专业人士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创造优秀城市的实践中去。最终,在两位同事的帮助下,合作完成了这一复杂而综合的工作。   

菲利普·恩奎斯特(Philip Enquist)建筑师。曾与约翰共事于美国旧金山,之后成为SOM芝加哥办公室的城市设计与规划合伙人。在本书撰写过程中,他经过缜密思考,提出了许多批评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并提供了大量参与过的芝加哥项目,从而对本书的最佳实践原则作了最好的诠释。

理查德·若帕波特(Richard Rapaport)美国旧金山记者、作家,约翰和菲利普的老朋友。理查德为本书提供了写作方面的帮助,增强了可读性,也使得本书对广大受众更具吸引力。同时,他也记录和编辑了本书中的许多案例。


内容介绍

成功的城市来自于人们倡导更容易的去理解人的价值和原则,这些原则兼顾到感官,触觉和环境可持续的特性,以及人们全力以赴去做出的设计。同时,这些原则应该可以普遍适用,并被人们所认可。作者希望在书中阐述的这些SOM一直在使用的原则,可以使关心城市生活的人们去做一些他们在在很久以前就应该做的事情:更负责任并尊重地使用土地,在智能和适当的基础设施背景内建造城市。

目录

第一部分:城市营造介绍

千禧之城

城市设计中缺失的元素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简要(及个人化)历史

设计在当今城市营造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

引言

原则一:可持续性

对环境的承诺

1.1 为可持续的聚居地创建一个总体框架

1.2 选择正确的未来

1.3 扩展城市/留住绿色

1.4 引导国家进入属于后石油时代的未来

原则二:可达性

促进通行便利性

2.1 交通走廊选址避开城市中心区

2.2 为主要开发项目创建基本通道

2.3 渡轮交通规划

2.4 从错误中学习:多功能街道与公共交通购物街

2.5 畅通的通行

2.6 恢复通行,扭转闲置与衰退局面

原则三:多样性

保持多样性与选择性

3.1 为国会山带来多样性

3.2 城市扩张过程中融入多样性

3.3 在统一的居住规范下创造多样性

3.4 挖掘地方特质

3.5 植入多样性

原则四:开放空间

更新自然系统,绿化城市

4.1 绿化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4.2 一条河流的“卸妆”

4.3 为伯恩罕的规划盖上一个绿色屋顶

4.4 开发一条公共绿带和海岸线

原则五:兼容性

保持和谐性与平衡性

5.1 在创造识别性的同时保护遗产

5.2 在控制开发强度的同时保护历史遗产

5.3 保留乡村景观

5.4 复兴街区形态和建筑类型

原则六:激励政策

更新衰退的城市/棕地改造开发

6.1 重塑一条河流(并重生一座城市)

6.2 在郊区背景下重建城市中心区:当好意受阻时

6.3 激励棕地改造

原则七:适应性

促进“完整性”与积极的改变

7.1 为应对持续变化编制的规划

7.2 用设计原则引导与预测发展

7.3 寻回锈(带)中的钻石

7.4 内外协调

7.5 致力建设灵活的园区

原则八:开发强度

搭配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紧凑型城市

8.1 利用棕地,节省绿地:区域性重建的城市开发强度

8.2 接受开发强度和高度

8.3 利用现有基础设施

原则九:识别性

创造/保护一种独特而难忘的场所感

9.1 应对气候环境,塑造识别性

9.2 对气候和文化负责

9.3 塑造新市中心的识别性

9.4 挖掘滨水地区的发展潜力

第三部分:未来的城市/城市的未来

城市是解决方案(不是问题)

一种新的城市模式

一种关于开发的摩尔定律

向亚洲学习

建立一个聚居地框架的需要

重拾规划理论与实践

重新审视单一目的的设计教育与问题解决方式

倡导全国性计划

结论

项目致谢名单

试读章节

第一部分 城市营造介绍

千禧之城

这是一个简单却极其令人不安的声明: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占据全世界人口的大多数。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宣告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超越了农村人口。这种城市化趋势还将持续。联合国预计,到2015年为止,我们的星球上将有22座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和6l座人口超500万的特大型城市。类似的预测数据告诉我们,到2030年,城市居民人口将接近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即令人震惊的50亿人。

这种世界人口流向城市的大迁移意义非凡,堪比一万年前人类从狩猎采集为生向固定农业聚居地的转移。这就要求我们这些自称是“城市建设者”的人们提出并回答一些关键的问题,即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进入这个或已耳熟能详的“城市化时代”?具体来说,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者们,尤其是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园林建筑师们,是否已经具备了方法、策略与原则来将城市人群尽可能地转变成积极向上、富含人文精神和更加高尚的种族?

今天我们只能无奈地说: “否”。当下的城市管理者、开发商、建筑师和规划师总体上都还未准备好解决因无计划的城市化所造成的拥挤、污染、开放空间短缺、通勤繁忙以及乏味的千城一面现象。同样重要的是,如今人们已经无法忍受继续毫无节制地耗尽正在衰减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替代的农业用地和开放空间。全球气候变化、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2006年的油价暴涨以及随后的全球性经济衰退,都在警示我们: “一如既往”地设计与开发将意味着全体人类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

因此,本书试图对当下最有效的城市营造方法进行盘点,展示它们是如何以及能够如何与最佳实践和原则相结合,使我们的后代无悔于生活在这个时代。

我们的挑战在于要赋予被设计的城市这样一些基因:一个与公共交通息息相关的开发强度、一方独特而令人振奋的环境、一套高品质的基础设施以及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人口集聚模式。我们的目的在于将城市建设为一种能使亿万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超大型容器”。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完成这个职业与21世纪城市使命的约定。让我们聊以欣慰的是,如果存在一种被城市历史见证且一再重演的事实,那一定就是城市中心不可避免地自我更新、重建甚至彻底改造。这样做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和发展的人口需求,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科学家们会将它认定为城市的必然基因。这些地区也可能通过那些有胆识和有远见的开发商们,运用城市化的原则重新改造,赋予其更高的价值。

……

学会出版

更多

图书推荐

更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史

作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写组

编写意义重大

编写出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史》,

培训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