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京津双城破局:中国经济升级引擎

2014-06-05 09:26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李业

天津机遇

从此次京津冀一体化规划透露的信息来看,北京瘦身已是不可避免。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日前曾表示,目前北京、河北、天津正在联合做规划,把一部分首都溢出的,不符合“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产业疏解到周边。目前北京市也正在组织智囊机构研究哪些职能和产业适合被转移出北京。

虽然北京尚未确定哪些是属于不符合首都核心职能的产业,但自从疏解首都功能的风声放出后,已有多地蜂拥北京争抢项目。其中天津河北这些“近水楼台”的地区自不待言,周边的山西、内蒙古、山东、辽宁等省区也都不甘人后,甚至远在上海的浦东新区也希望分一杯羹。

就津冀两地的优势比较而言,天津倚滨海新区之便,尤其是以天津港为核心的大物流体系的构建,在承接北京产业外溢当中,可能更占优势。而且此前北京一些大的工业研发中心已经陆续落户天津滨海新区。而在2013年,京津签署了囊括十大方面的合作协议,其中交通、物流、科技、环境、旅游五个方面格外抢眼。

从城市功能定位角度来看,河北将全面承接京津产业和人口转移,保定、廊坊、张家口和唐山等地态度较为积极。天津强调借力引进北京部分产业和项目。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认为,天津侧重引进金融服务业,做实北方金融中心;其次是整合京津科研资源,打造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

在刘刚看来,打造最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是天津实施京津协同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条件。首先是要加快空间载体建设。针对可能转移和扩散的总部经济、金融和科技研发服务产业,加快对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滨海科技城、津南科学城、武清新城和南站科技商务服务区的规划和建设。

刘刚认为,随着京津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为了获取邻近科技创新资源富集区和市场的优势,天津将成为国际和国内企业总部和研发基地的首选区域。与生产和制造活动不同,研发设计活动需要的是创新创业环境。在城市功能建设上,天津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发展需求。

空间载体建设之外,天津还需要以创新创业环境的构建为重心,加快最富活力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建设。同时还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天津现有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领域,通过有针对性的北京科技创新资源的引进和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产学研相互融合,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后还要加快天津社会服务市场的开放,引进优质资源,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

在区域内将承担更多重任的天津已在行动,以空间载体建设为例,天津已在打造多个平台。在承接总部经济、金融功能的载体建设上,滨海新区内就有于家堡金融区和以“高银金融117”大厦为核心的国际化商业中心区两大载体,其中高银金融117大厦是由高银地产投资建设的城市综合项目“新京津高银天下”的标志性建筑,高近600米,可谓是高瞻远瞩。

中心之变

随着北京功能的疏解和城市的瘦身,其定位也在不断调整。除了在其城市规划中承担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外,其他非首都功能定位在不断弱化,包括虽未被正式提出但事实上存在的“经济中心”功能也在被弱化。

在刘刚看来,长期以来,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之间,尤其是京津之间缺乏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明析的专业化功能定位。例如北京,在计划经济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依托独特的政治资源,其城市功能不仅包括作为首都功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而且包括非首都功能的科技教育中心、金融中心和其他经济中心。

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的泛多元化,人口的过快聚集和空间的野蛮扩张,使城市患上了严重的“大城市病”,人口和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发展的实际看,非首都经济功能的野蛮增长,是北京“大城市病”产生的根源。

刘刚认为,京津协同发展的前提首先是还北京首都功能定位,通过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的着力打造,加快成长为世界城市。其次是还天津北方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北京联手建设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研发转化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宜居生态城市。在明晰各自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才会存在京津协同发展打造现代“双城记”的可能。

从目前两个城市的功能和定位看,未来京津冀三地在合作中将呈现很好的优势互补。以科研为例,北京科研能力强,其科研投入比例是河北的10倍;天津的科研转化承接能力强;河北的石家庄、唐山等城市的生产能力强。这就构成了一条“研发-转化-生产”的链条,这个链条恰好排布在京津冀发展的纵向主轴上。

北京与天津的深度融合还将形成“国际城市”对接“国际港口”的完美组合。北京提出建设成为“国际城市”的目标,这需要天津、河北乃至山西、内蒙古的腹地支撑;天津正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港口城市”,也将为北京提供港口服务。而滨海新区在发展中已经与河北曹妃甸港口、黄骅港、秦皇岛港形成了沿海产业带,以滨海新区为中心形成的沿海经济带将与北京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京津两地最为看重的金融中心方面,也有望形成金融总部与金融创新相协调的发展格局。目前天津最为渴望的自然是北方第二金融中心的落地,在和北京的服务业产业对接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业。而天津滨海新区的则以“金融创新”来布局,建成了一批交易市场,创新了多种金融衍生品。在此基础上,北京与天津有望形成金融总部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展。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下,以北京为单中心的规划布局正在被打破。虽然这种变化从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即已开始,但当时的“北方经济中心”更多只是一种名号,尤其是在区域布局和宏观规划层面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倾斜。在新一轮的规划布局中,天津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撑。

2/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公交化”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