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学会动态> 正文

“新常态”下的规划编制机构

2015-09-23 13:2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主持:

张少康:学会理事,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规划师

特邀嘉宾:

唐  凯:学会副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

石  楠: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房庆方: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

李  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邹  军:学会常务理事、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王唯山: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温春阳: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邹  兵: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肖  刚: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史怀昱: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9月20日,在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常态'下的规划编制机构”论坛上,来自国家及全国各省市的规划院长和有关专家领导共同探讨了“新常态”下规划编制机构发展面临的趋势和挑战,在行业发展、业务拓展、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变化和应对,以及规划编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行业自我管理等内容。

1、来自广东调研数据的分析:会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温春阳以专题调研报告的形式,探讨了在“新常态”背景下,规划编制机构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他首先解读了在新的战略要求和时代变化的背景下,规划编制机构发展的新要求,之后,以对广东省内的规划编制机构调研数据为基础,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广东规划编制机构的发展现状,将广东的规划编制机构分为混合型、综合型和兼职型、地方专业型、地方县市专业型四类,并详细分析了每类的特征。温院长立足于规划编制机构探索与创新的角度,从城乡规划工作的“定位特征”、机构改革的“新体制”、行业发展的“新模式”、规划编制的“新方法”和市场开拓的“新空间”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新常态下规划编制机构的发展趋势。

2.“新常态”下规划编制机构面临的趋势和挑战。学会副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唐凯认为,“新常态”下要理性地看待规划编制机构的优胜劣汰。学会秘书长石楠认为,规划编制机构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做到极致和专业。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邹军认为,规划编制机构今后如何发展已成为全行业都关注的问题,需进一步明晰城市规划学科的定位、规划机构如何与政府职能对接、以及注册规划师资格的认定等问题。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邹兵认为,规划编制机构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综合大型化、专门化、地方化、社区化四种发展趋势。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唯山认为,规划编制机构改革的条件与时机要把握好,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减少束缚,为规划机构创造一个更好地推向市场的环境。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史怀昱认为,不管机构怎么改革,规划设计机构为政府服务的职能不能变,城乡规划的队伍要稳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提出,国家一定需要有城市规划的服务和支撑,规划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科技服务类产业,现在也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既需要传承也需要改革。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效公司董事长肖刚认为,“新常态”下规划编制机构面临的问题是国有与私有二元体制的问题,国有机构应侧重于改革与优化,民营机构应侧重于提升和增长。广东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房庆方认为,“新常态”下规划任务不会萎缩,政府的很多工作是连续性的,但目前的招投标制度的结果没有连续性,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为政府做一些咨询和规划工作。现场嘉宾发言踊跃、观点热烈,虽未形成统一的意见,讨论形成以下亮点。

3.“新常态”下规划编制机构发展方向的建议。面对“新常态”下的种种变化,各类规划编制机构应加强合作,进一步发挥协会基础性的作用,加强自律,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在行业发展方面,不仅要在关注技术,还要关注政策和法规,注重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

在业务拓展方面,积极探索政府购买规划编制机构的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持续跟踪项目,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在人才队伍方面,应重视人才队伍培养,保持一个秩序稳定、长期发展的队伍,让每个从业人员每年参加培训,鼓励大家做科研,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社会责任方面,一方面应给政府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做一些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应为以人为本,为市民建设幸福家园。

不管怎么变,规划编制机构要做好自身的建设,除了继承传统的优势之外,要更加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应对市场的能力,以应对未来改革的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