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学会> 分支机构动态> 正文

贺雪峰:为了谁的农业现代化?

2015-06-10 10:1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1、“强富美”的农业现代化是我们的目标吗?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样“强富美”的目标,国家大量资源流向农村,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但是当前正在全国推进的农业现代化,也许存在着目标与手段的超越,甚至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也错了,核心的问题是脱离了中国的国情和农情,我们究竟应该是当下就现代化,还是10年以后、20年以后或是30年以后。

哪一些地方可以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还有哪些地方要保守规划?这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有的地区要把一个市的8000个村全部拆掉重建,他们说最大的困难是缺钱,有钱好办事。这样的话,缺的就不是一个小钱,拆房子要钱、建房子要钱,所有这些钱都缺,没有一个不缺的时候。当然我讲的规划不是在座同志做的规划,而是我们官员有点大跃进的那些规划。中央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强富美”,“强富美”很好,但是一定可以全部达到吗?

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里面表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同步”。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思,就是农民进城了,土地流转出来进行规模经营,再在国家的支持下对规模经营的土地推进生产的现代化。既然要进行现代化,土地流转权就一定要稳定,农民进城就不回来了,也回不来了,农村也就进行了彻底的生活结构改变,使得农村发生彻底的、史无前例的变化。

十八大表述稍微复杂一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在多出了“四化”同步。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里有更多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表述,比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2013年的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显然,我们希望通过市场经济,使得工商资本下乡或者农村自发形成种养大户。但是却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雇工的规模农业,却往往竞争不过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只要社会服务化体系是好的。为什么竞争不过呢?因为只要搞规模就要雇工,雇工种田是一项工作,责任心很关键。但是那些老头老太,他们种粮食那是自己的事情,而且还当做爱好,有成就感,他们的劳动投入就可以不计成本。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可能跟他们比吗?种不过,怎么办?国家说给钱,扶持新型农业经济,通过国家扶持来打败小农。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总体上,所有这些文件都连续提出了“强富美”,而且不仅“强富美”,还提出来要大力支持农村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第六产业。除了中央文件,现在社会各界对农业和农业现代化也都很关心。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最热的话题,就是谁来种田?土地抛荒严不严重?谁来养活中国?并且大家也是这样的观点,老人农业能够养活中国吗?

于是,整个社会都有这方面的看法和担心,政府也说现在的农业很危险,粮食不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成为重要措施,并且是以培养新型经营主体为方向,以土地流转作为最基本的条件。只要中央一提倡,地方政府就一定比中央走的更远。某省的省委主要负责人前不久讲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要像抓招商引资、抓企业发展一样,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

那么现在的小农农业有什么问题吗?在座的诸位来自农村的很少,可能不太了解情况。我们那边老子农村的就很多,也包括我自己的学生。我们交流下来,发现实际上农村抛荒现象非常少,上海我调研少,但看起来似乎也没有抛荒的现象,这跟我在全国很多地方的调研情况都相似。我在潜江调研时问过当地农民:“你们这里有没有抛荒的?”他们说:“怎么会抛荒,农民只是没有地种,谁会抛荒?土地金贵得不得了,怎么会有抛荒的。”这样一来,规模经营的效益比不上老头老太的小农方式,农村又很少土地抛荒现象,粮食的生产实际上就很安全。虽然我们一直说粮食安全问题,但结果却是粮食不安全到今天,粮库全部装不下了。过去每年粮价在提高,去年粮价提不高了,因为我们已经超过国际粮价。

那么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抛荒的现象呢?也不完全是这样。我们去年在武汉市调研了几个主要区,有关农业局领导就说武汉市抛荒很严重,最后推动土地流转。至于为什么抛荒呢?因为离武汉市很近,农民不愿意种地,到武汉随便打工,赚钱比种地钱多的多。但我们的调研发现,武汉确实有抛荒现象,但要看到底什么地方在抛荒!靠近山区的高丘陵地区,那个地没有办法种,种十次收一次,十年九旱,十年九不收。但是这些地留给工商资本,工商资本却不要--农民都种不了,我能种的了?工商资本都要好地,要土地很肥沃的地,但是这些地农民不愿意流转,政府就动员,动员的时候就租金很高,一亩租金一千块钱,资本种粮食,能有收获吗?最后有收益吗?要么政府补,政府补不起。类似武汉市抛荒的这些地方,资本却进不去,资本进得去的又都是农民愿意种的地,这个就很重要。

我对潜江的调研就感到非常诧异,潜江市最近四年多时间,有1/3的土地流转给大户资本,并且是通过市场进行规划的长期不可逆的流转。这种现象,其实全国都一个样。但流转给资本之后又怎么办?资本种田不赚钱,最后政府补贴,政府不断补贴,最后大量的土地到资本手上,到大户手上,我们小农种出来的粮食,政府不补贴就不行,政府的负担就很重。

至于大家认为很失败的农业,我看拿日韩台的农业和大陆的农业比就没有办法比。这些地方普遍政府花很多的钱,农民的数量却很少,最后农民也没有富起来。中国十年前还在向农民收税,从农业角度来讲,我们并不差,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又确实有些问题,那就是食品不安全。我这里讲的是食品不安全,而不是粮食安全问题,因为后者主要负责的是吃饱、不饿死问题。对于今天的中国,更重要更基础的是食品安全的问题。

小农的生产在支撑中国农业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但却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形成了直接冲突。很多资本下乡,就必然挤占小农的生产甚至生活空间。如果这些工商资本赚不到钱,地方政府又补不起的时候,它们就会流失,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我们现在还有2亿多户6亿农民,其中就包括2亿劳动力。我们的农业现代化,现在这种以工商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的现代化,就要求这些小农的大多数都进城去。但是他们短时间内又进不了城,还有很多农民工要回流到农村去,小农的生产方式就是他们就业和收入来源。但现在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挤占农民的就业空间,将使得很多农民无法回流。大量农民工无法回流,或者遇到经济危机需要更多农民工短时间返乡,这种加强非粮化、非农化的现代化倾向,就蕴含着不少风险隐患。

2015年10月25日,农业部发布了一个《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可以看出来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该文件明确要求,在农村土地流转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搞瞎指挥,强调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要有严格门槛。中央的态度和原来有很大的不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强调,农地流转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瞎指挥。

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就与中央强调推动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农业现代化之间,就有张力。这些隐患一旦到了一定程度,甚至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中央就会发紧急通知。

所以说,我们今天对农业现代化的方式,实际上还没有想清楚。究竟怎么搞、谁是主体,这些认识都还没有到位。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充分认识我们的国情和农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倡导第六产业,要求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经营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整合农村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最后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为了“强富美”,以至于将乡村旅游、乡村休闲的盈利部分,通过金融税收财政土地政策进行支持。这里面存在很多问题。我认为“强富美”不是我们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我们整个社会的认识都在里面产生很大的误导和误区,我的观点不一定对。做规划的同志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维,我这个批评也算批判性思维,可以讨论。

2/6<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