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珠三角9市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自我定位?

2018-01-26 11:35 来源:南方都市报

湾区核心增长极、湾区枢纽城市、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尽管国家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方案并未出台,珠三角九城在大湾区的定位也没有形成规范的统一表述,但是从2018年九市政府工作报告里,依然可以窥见各自的期许,有些甚至能部分反映出城市的前进路径。

如广州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的表述里,核心二字不仅是指行政序列里的省城身份,也可以理解为广州作为珠三角中心作用的再强化和辐射作用的再提升;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引擎”的提法里,“新”字则无疑契合了深圳创新经济的大背景;东莞“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肇庆“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无疑反映的是两家强化产业优势和地理优势的愿景。

有趣的是,同属珠江口西岸的珠海佛山江门,尽管产业基础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要打造湾区“枢纽”、“西部航空枢纽”或者“湾区西翼枢纽”,这一方面暗示了各地已经在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里先期占据了一定的项目资源,另一方面也清楚地表明下一步各家还会在交通项目上开展竞争。

广州

提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 看点:哪些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年度计划

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表述里,两大关键表述分量都很重,“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是远期的目标,而“依托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则是重要的实施路径。

除了概述性的提法之外,广州报告里还有两点较为具体的内容值得注意,一是提到要“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年度计划,加快推进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等重大产业合作平台。

资料显示,目前广州在建的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中,重头项目包括白云机场扩建、南沙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广深港高铁,而报告里提及的争取纳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年度计划的“一批重大项目”,很可能指的就是上述重点项目。如果这一指向最终落实,可以帮助广州在项目前期的城际协调方面节省成本,也对项目的推动会有更大帮助。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有助于广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市。

而另一个看点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位于南沙枢纽区块范围内,面积10平方公里,这个合作园在其他场合被简称为“香港园”,即南沙专门面对港企的招商落户平台。不过从报告的表述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一些产业意向,还没有具体的港资重大项目落户其中,暂时还不如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见效快。

深圳

提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引擎 看点:深港共建香港最大科技创新园区

作为毗邻香港的湾区第一梯队城市,深圳没有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对自身在大湾区内部定位给出一个具体的提法。但是在两会后期的市长记者招待会上,深圳市市长陈如桂提到,深圳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投资贸易、科技创新、规则制定等领域的新引擎”。

在深圳报告里,“新引擎”就是指前海和落马洲河套地区。在大湾区建设上,和其他城市报告主要谈愿景不同,深圳报告大大方方直接摆现实:前海新引进汇丰前海证券等港企2400多家,新孵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团队81个,启动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建设,与香港签署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合作备忘录。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更是在记者招待会上介绍说,在前海出让的土地,40 %都是面向港资企业。截至2017年底,前海蛇口片区注册港资企业7100多家,注册资本8700多亿元。去年港资企业实现增加值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一,纳税约占总量的30%。前海梦工场孵化的港澳国际团队累计近160家,还有近千名港籍青年在前海就业。

上面的数据是沉甸甸的,反映了深圳凭借和香港接壤的地理优势,在承接港企投资方面暂时领先一个身位。

另一个新引擎,就是深港共建的落马洲河套地区。这里将建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香港出科创研发、深圳出产业配套的合作模式,早已催生了大疆科技等一批深港融合的标杆企业,未来深港共建下这个科技创新园会带来何种惊喜,或许值得期待。

深圳报告的另一个看点,则是“增创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如推动深莞惠“3+2”经济圈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建设,加强与中山等珠江西岸地区产业协作。与此同时,还要高起点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佛山

提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打造大湾区西部航空枢纽、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 看点:广佛同城同心携手

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如何融入大湾区的提法最丰富,表述也最周全。不仅提怎么和香港合作,还提怎么和广州合作,怎么和深圳、东莞合作。可以说,各方面都顾及到了。

在和香港合作上,佛山报告侧重的是大方向,表示要“构建‘佛山+香港’合作新模式,深化与香港在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合作交流,建设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具体内容不算多。

而在和广州合作上,则细致周到,要“以广佛同心携手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为引领,落实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广佛环线及对接广州的9条地铁线规划建设,推进荔湾—南海、番禺—顺德、花都—三水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建设”。可以说,广佛合作,有方向有进度,这和广佛同城多年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

至于和深圳和东莞的合作,佛山报告也带了一笔,“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广深港高铁等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城市在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上的对接”。

佛山报告另外一大看点,是对自身交通项目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的强调。佛山去年开通了高铁佛山西站,再加上又拿到珠三角新干线机场项目,这让其有底气提出“湾区枢纽城市”、“西部航空枢纽”。而去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也让佛山下一步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有了不一样的起点。

东莞

提法: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看点:从单一产业城市迈向综合性节点城市

尽管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东莞报告里关于大湾区的表述里,却并不急于谈产业优势,反而主动提到城市管理方面的不足,做起了自我批评:“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南都记者从报告中的一些表述也发现,东莞的思路是试图在现有的镇街产业功能上做好增量。如报告称:“以滨海湾新区为龙头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滨海湾新区建设,抓好新区规划编制、基础建设。”这说明东莞要通过滨海湾新区的建设和规划,补齐和完善城市综合功能,让东莞从产业城市升级为综合性的湾区节点城市。

从这个思路出发,再看东莞“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提法,就会有新角度。“先进”,并不仅仅体现在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上,也可以体现在城市综合功能上。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讲究“9+2城市群”的互联互通互融。在这方面,东莞侧重点放在穗莞合作方面,并提出要“突出创新走廊共建、港口航运合作、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治,加强高端服务业特别是高端医疗、教育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此外,还提到了一个较为具体的项目,就是穗莞政务跨城通办试点。政务跨城通办,目前广佛做得较好。

当然,一直以来承接港深外溢功能并尝到甜头的东莞,自然少不了提到“积极参与深莞惠经济圈‘3+ 2’建设,加强与港澳台在科技、金融、商贸、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不过这都是相对原则性的务虚内容。

中山

看点:对港澳的农业出口

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到自身在大湾区定位,而是延续了省委、省政府赋予中山四个定位的表述。

不过,其报告也展示了中山的农业优势,提到去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万亩,全市出口到澳门的蔬菜占当地市场的50%,出口到香港、澳门的四大家鱼分别占当地市场的40%和70%。

在如何融入大湾区方面,中山报告也侧重于远期的战略,没有提到近期的具体措施。报告提到,中山会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与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互动,在规划上主动衔接,在交通上主动对接,在产业上主动承接。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打通与周边城市间的断头路。紧密对接广东自贸区南沙、前海、横琴片区,复制推广自贸区先进经验。

珠海

提法:大湾区的中心连接点

大湾区中的交通枢纽

看点:依托粤港澳大桥发展物流业

去年底就已基本完工并具备通车条件的港珠澳大桥,让珠海一时间成为大湾区的焦点。这一独家的交通资源,在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里自然是浓墨重彩。

借助大桥的作用,报告提到了两个定位———“大湾区的中心连接点”“大湾区中的交通枢纽”。如何利用大桥的资源?报告的思路是发展物流业,具体表述为“推动珠港澳物流合作园建设,打造大桥经济区”。

资料显示,这个珠港澳物流合作园的面积达80万平方米,未来将重点发展国际贸易、仓储物流、电子商贸等业务,为香港物流业向西面拓展。

除了大桥之外,珠海还有机场优势可以用。为此,报告也提出“推动珠港澳三地机场合作,积极争取珠海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和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拓展珠海港国际航运服务体系,打通‘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

这其中“打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设想,未尝不能理解为珠海的大构思。

惠州

提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看点:利用高校科研资源进行成果转化

“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都市圈”,“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构建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共同体”。

惠州报告里对于大湾区的着墨不多,像上面提及的两个“落实”的内容,更多是自上而下的规定动作。

而在自选动作上,报告谈的也是大的方向:“探索与香港、深圳等地共建产业园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科技创新合作,拓展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功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要注意的是,“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这个提法背后,是去年惠州举办了首届中国科交会。当时惠州提出以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为依托,建设中国(华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今年惠州还将继续举办第二届科交会。

从这点上看,惠州目前在大湾区建设的思路,似乎是想通过高校的科研资源带动产业升级。但与此同时,惠州在报告中还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加快实施“海绵行动”,全面对接深圳“东进”战略,推动“深圳研发、惠州产业化”。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也提出要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认真落实深莞惠“3+2”对接事项,加强与东莞、汕尾、河源互补合作等。

肇庆

提法:打造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看点:探索与港澳深打造飞地经济

肇庆报告直书自身在大湾区的现状:连接西南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提出的战略也非常清晰,“打造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

由连接大西南为起点,整份报告的思路大致可分成两块,一是对湾区内部的基础设施连通。为了配合佛山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动工建设肇明高速和水宾延长线,推进广佛肇高速二期、对接佛山11项路网工程;为了融入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做好深江肇高铁、广湛高铁等前期工作,协调增加肇庆至深圳高铁班次。

另一块则是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去吸引大西南地区的产业资源。有了深江肇高铁和肇庆东站,就可以谋划让大西南企业前来建设大湾区总部基地;有了肇庆新港,就可以建设大湾区面向西南的物流和水运集散中心;有了连通的交通枢纽,就可以规划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

作为湾区城市里面积最大、土地资源最丰富的肇庆,为了吸引港澳深三地的产业转移,报告还特别提到“探索与港澳深打造飞地经济”。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是希望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

江门

提法: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建设

看点:通过交通大会战融入大湾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外圈层的城市,江门要融入大湾区首先面临的是地理便捷性的不足。江门政府工作报告也认识到这一点,花了大量的篇幅在讲交通上怎么融入整个湾区,甚至提出了“深入推进交通大会战”的口号。

报告不厌其烦地逐项列举了13个高速公路项目、6个铁路项目、1个水运项目,明确2018年江门要安排大会战项目1 0 5项,投资165.7亿元,打通承东启西的高快速路网,实现全市东西部快速连接,要基本建成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的站房主体,还要启动主城区轨道交通规划、推进恩平冯如通用机场报批等前期工作。

考虑到江门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报告里关于城区轨道交通和通用机场的努力显然下了极大的决心,因而其“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设想也尤为不易。

另外,作为侨乡的江门还试图“充分发挥港澳同胞和华侨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着力在发展平台、交通设施、城市建设、科技金融、文化旅游、侨资侨智等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全方位对接。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