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马向明:如何融入大湾区?中山应把握好建设中的三大因素

2018-01-15 14:5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马向明

2015年世界银行在《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度量十年的空间增长》的报告中指出,珠三角已成为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巨型城市区域”。

国家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出,将使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山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把握好三大因素:

一要把握好大湾区建设中的“港澳”因素。珠三角城市群经过40年的发展,已形成鲜明的分工体系:在规模上,形成以广、深为龙头,佛、莞等城市随后的梯队结构;在产业发展上,区域性产业集群和差异化发展格局特征明显;在城市的分工上,珠三角两大核心广州和深圳已初步形成分工——广州呈现出门户城市的特点,深圳则显现出创新中心的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在珠三角逐步走向分工的同时,港澳与广东省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也发生变化。

事实上,珠三角能够在30年的时间里由农业经济转变为世界工厂,与港澳的作用密切相关。以港澳的产业转移为先导,在市场推动和政府协助下,港澳与珠三角在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前店后厂”协作互利的关系,带给双边极大的利益。

借助港澳的协作关系,珠三角得以快速实现工业化,香港也在全球城市的排名中达到史无前例的第三,被称为世界经济的“纽伦港”三中心之一。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出,就是希望让港澳地区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

中山多年来与港澳地区保持密切的往来,两个地区都有许多中山乡亲。中山应当注重与港澳地区围绕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开展多方面、多领域合作,使中山这个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城市发挥好轴心效应。

二要把握好大湾区带来的“变化”因素。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和全球化动力的“变化”,珠三角城市群传统格局正在发展变化。

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河网纵横密布。这一地理环境特征对城市群的空间形态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形成现在东岸密集、西岸城镇线性分布的特征。同时,受制于海湾“天堑”的影响,以往东西岸发展不平衡,而随着新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地理空间的隔绝即将发生改变。

目前,已近完成的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以及正在动工的深中通道等跨湾交通的建设,将极大缩短两岸的时空距离。珠三角蓬勃发展的轨道交通是另一个改变城市群形态的重要因素,正在推进建设的“珠三角—东南亚”铁路运输大通道,将为珠三角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打开更广阔的腹地。

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将是影响珠三角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资金和技术成为珠三角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近年来,有两方面的变化在改变这种格局: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不振,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国在全球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再。

市场格局的变化引起珠三角门户功能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对传统城市关系的重塑。如今,在对各环湾城市投放的一系列高标准配套和区域一体化设施的整合之下,珠三角将有望形成一个新的城市群体系格局:即由现在的“轴线—边缘”结构,转变为围绕湾区的“圆桌型”结构。

换句话说,如果将现在的等级序列结构比喻为“排队吃饭”,前者先得,那么,新的环湾结构将更像去中心化的“圆桌吃饭”,即各城市围湾而坐,资源共享更为便利。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不断深化和做实,湾区可能进入一个自我催化促进的过程,一个更加平等化、网络化的城市群时代将会加快到来。

为此,中山自身拥有的众多实力雄厚的中小城镇以及中小城镇中的企业,可以尝试跳出所属城市的范畴,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效应提升自身在更广阔市场的吸引力,从而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与刺激。

三要把握好大湾区建设的“国际化”和“创新”因素。“国际化”是世界重要湾区的根本特征,拥有港澳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毫无疑问将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群。

其次,珠三角是中国三大创新中心之一,其根基是制造业。因此,以产业为导向的创新将是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世界的基础。目前,珠三角创新资源呈现出“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态势。在广深城区持续集聚大量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要素的同时,以中山为代表的环湾城市,正在凭借良好的环境品质和便捷的交通联系,承载着区域创新要素的外溢。

2017年,省委、省政府颁布了以“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为依托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要发展成为全球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承载区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广深科技走廊只是开始,可以预计,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出现环珠三角口创新圈的格局。

综上所述,对于位处珠江口中央地带、与港澳关系密切的中山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这座城市的转型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中山应当把握住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和以“创新”立足世界这两个基本特征,发挥好中山作为伟人故里、宜居环境本底好这两个优势。更重要的是,中山要积极抢抓区域交通建设机遇,并在建设优质精品城市空间和相关公共服务体系的配置上主动作为,才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彰显自己的独特作用。

(作者系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为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