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市建成环境对于慢性病有什么影响?

2024-04-30 14:13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规划工作,城乡规划学和规划工作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也事关亿万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学会组织梳理规划领域重大问题难题,是推进规划工作进一步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会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全体大会上发布了学会组织研制的2022/2023规划领域重大问题难题清单,希望以此为有关决策部门研判规划科技未来发展趋势、前瞻谋划和布局科研方向提供支撑,引导规划编制单位、科研机构、高校和规划科技工作者加强相关问题研究,强化科技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本文为2022规划领域重大问题难题。

问题类型:前沿科学问题

推荐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作  者:冷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城市建成环境;慢性病健康;影响机制;城市规划与建设

问题描述

基于多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建立城市建成环境和居民慢性病患病风险及患病水平指标的关联,识别城市建成环境对慢性病致病的影响因素,揭示建成环境对慢性病致病和疗愈的影响机制,能够为进一步从城市规划和更新建设领域有针对性提出能够发挥慢性病防治主动干预作用的应对策略提供基础研究理论的成果支撑,推进将健康融入规划建设和空间治理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的协调发展。

问题背景

近年来,中国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慢性病死亡已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超过75%的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且一人身患多种慢性病现象严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慢性病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最重要因素。慢性病的蔓延有损于劳动生产率并导致医疗费用增长,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弱势群体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弱于高收入群体,由此还会激化社会矛盾。慢性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中的城市建成环境因素更是不容忽视。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建成环境对于慢性病的致病和疗愈究竟产生什么影响?这一前沿科学问题的确立主要是识别城市建成环境对慢性病的影响要素并深入揭示影响机制,从而为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研发城市规划和更新建设领域的关键技术提供基础研究理论的成果支撑,在优化建成环境的同时支持居民健康活动行为,发挥城市规划与建设对慢性病防治的主动式干预作用,对传统的医学技术被动式治疗起到重要的补充,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

最新进展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建成环境对慢性病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国际学术前沿的热点研究议题,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方面,既有研究探讨了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社会交往、肥胖等单一慢性病患病风险因素的关联性等;另一方面,既有研究从紧凑利用、功能混合、步行友好、公共设施和健康食物的可达性等不同角度,证明城市规划有能力通过各类建成环境要素的优化,达到净化空气环境、促进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增进合理膳食的目标,进而抑制肥胖率的高发、预防慢性病的蔓延,并最终提升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但是,尚缺少通过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系统开展建成环境对慢性病患病风险、患病水平以及致病和疗愈影响机制的研究。

开展城市建成环境对慢性病影响机制的研究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包括:第一,慢性病的致病机理十分复杂。如何打通建成环境相对宏观的影响作用与机体内在相对微观的致病机理之间的通路面临较大挑战。需要通过科学的大数据和研究设计、深入的机制解析以及复杂的建模计算,实现建成环境对慢性病的影响要素与影响机制挖掘,这些是保障后续研究工作有效可信的重要基础。第二,建成环境对慢性病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涉及因素众多,需要考虑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建成环境要素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人群、罹患不同种疾病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如何保障研究方案的可比较性、探索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差异性,需要系统、精准的研究设计与研究推论。第三,就慢性疾病疗愈及居民健康状况而言,优化建成环境的成效需要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如何证明城市建成环境对于慢性病防治干预的有效性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长期合作,对城市建成环境对慢性病防治干预绩效进行持续的跟踪与验证,进而才能形成具有实用性和可推广性的干预应对模式与技术策略。

重要意义

研究将融合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技术、园林学等学科在空间分析与空间资源配置以及医学在健康数据管理与病理机制解析方面的学科优势,深入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慢性病的影响机制,并提出“防治融合”的建成环境干预应对模式与策略。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优势互补有助于提升城市规划空间干预的循证支持性,辅助开展科学有效的规划决策,同时增补医学运动、营养等干预的日常可及性,最终实现慢性病防控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研究成果融合慢性病危险因素防控与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有助于拓展健康干预模式,引领慢性病防治干预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将健康融入规划建设和治理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

研究成果应用于慢性病健康管理和健康城市规划建设,对于促进居民健康,降低慢性病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疾病负担,并提升城市建成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研究成果还将促进健康公平与社会和谐发展,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产生较为综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综上,本前沿科学问题取得突破后,将促进生命健康领域与环境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有力推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潘芳:城市更新要以人为核心,精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