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南京城市总规2035正式跟公众见面 五个“度”描摹南京未来城市发展

2018-12-29 09:32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记者 江瑜

区域“维度”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

空间“高度”

构建集约发展的理想城市空间

产业“锐度”

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城市

文化“厚度”

建设更有特色的魅力之城

品质“温度”

建设更具公平安全的宜居城市

现行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即将到期,2017年下半年,南京市启动新一轮面向2035年的总规修编工作。昨天,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正式亮相。从本月24日至明年1月24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公众意见征询”大型展览在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展出,南京城市总规2035终于跟公众见面。

引领城市发展,具有法律效应

城市总体规划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总纲”,它是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是全局性、综合性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是编制专项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据,对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发挥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

市规划局局长叶斌介绍,《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成果草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面向“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围绕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城市首位度的主线,系统谋划新时代发展,体现了南京在国家、省的发展格局中乃至世界舞台上承担更大作用、发挥更大影响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发展愿景。建设“创新名城”,主要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立足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塑造城市竞争力,增强全球影响力;建设“美丽古都”,主要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南京的生态人文优势,丰富并拓展美丽中国建设的南京实践。

从五个方面体现未来城市五个“度”

南京是一座拥有2500年建城史、累计450年建都史的著名古都,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的南方古都。南京的城市空间格局,经历了从明城墙走向秦淮河、再迈向扬子江的变迁。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何流介绍,总规2035从区域、空间、产业、文化、品质等五个方面出发,谋划了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并分别体现“五个度”:区域要有“维度”,空间要有“高度”,产业要有“锐度”,文化要有“厚度”,品质要有“温度”。

“维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总规着力从创新、产业、交通等方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好南京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城市作用。同时,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构建1小时通勤圈和1日生活圈,将宁镇扬三市打造成为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先导示范区。“未来宁镇扬轨道交通将非常方便,三市之间可以实现半小时到达。”

“高度”——构建集约发展的理想城市空间。总规2035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明确了“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合融”的市域空间格局,构建“古都为核、江河融汇、城丘绿间、多心辉映”的理想空间,明确了“一主、一新、三副城、九新城”的城镇体系,南京正式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

“锐度”——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城市。总规2035提出建设三大核心功能,即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科教与人才中心。聚焦“4+4+1”的主导产业体系,重点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一批未来产业;按照“两落地一融合”战略,在南京全域形成“一圈、双核、三城、多园”的创新功能布局;在老城内培育科技硅巷,并以交通、绿地等廊道联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高新园区及周边社区,营造良好的创新和科技转化氛围。

“厚度”——建设更有特色的魅力之城。总规2035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施机制进行了完善,提出保护古都整体格局和“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名城山水形胜;保持老城“近墙低、远墙高;周边低、中心高;南部低、北部高”的总体空间形态;同时,提升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南京佛教文化、民国文化、科教文化、江南文化、国际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

“温度”——建设更具公平安全的宜居城市。“以人民为中心是总规修编的宗旨和目标。”何流介绍,总规2035提出将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供给质量,保障老人友好、儿童友好、残障人士友好的公共服务设施;2035年规划新增城镇住房约240万套,供给保障性、改善型、享受型等多样化、可租可售的人才住房;重点构建市域快线、城区干线、中运量轨道三个层次的轨交线网。

描绘未来的南京,值得期待

通过规划专家对城市总规2035的解读,市民可以对未来的南京充满期待——城市地区按照步行10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划定居住社区,社区中心提供较为综合、全面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按照步行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划定基层社区,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乡村地区构建新市镇—一级新社区—二级新社区三级公共设施配套体系。

交通方面,规划将引导形成绿色主导型城市交通模式与出行结构,到2035年,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里程约1050千米,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约0.81千米/平方千米,实现中心城区轨道站点600米居住和就业岗位覆盖率约70%。

根据总规,到2020年,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初步建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全面建成,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典范城市。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如何看待“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