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超50年 203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

2016-05-05 09:19 来源:《北京晨报》

本市户籍人口老龄比例在全国排第二,全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并且仍在快速增长,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据预计,2030年北京将达到重度老龄化,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随后达到超老龄化社会,这一高比例将持续50年以上。

在由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市委讲师团联合举办的2016年“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第六场报告会上,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昨天给大家吃了定心丸,表示现在正从10个方面开展50多项工作,未来将“做强养老服务业,实现老有所养”。

“421”家庭人口结构将进入常态

李红兵表示,未来养老服务面临的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据预计,到2030年,全市将有80万人超过75岁,而他们只有一个子女。

据他介绍,从2015年开始,上世纪80年代初年龄在25岁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将相继进入60岁,这意味着“421”家庭人口结构正成为一种常态。

目前,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空巢”老年人家庭已经占50%,其中抽样推算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共60万人,并有失智老年人10余万名。独生子女父母队伍的壮大,无疑会让“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进一步增大。

“养老服务家庭担不起、政府包不起、企业赔不起,既不能由政府办,也不能完全推向市场。”李红兵说,“需要家庭、企业、社会和政府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李红兵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北京正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保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既有通行的规律,也有适应地域需求中必然的特点,所以要继承与创新并举,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首都模式。

203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虽然是“十三五”发展报告,但李红兵更多地介绍了2030年之后的形势。他说,“十三五”是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机遇期,是抓住和用好有限窗口期的关键五年。

李红兵表示,尽管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但目前本市老龄化程度仍处于中度;不过,到2030年,本市老龄化将达到重度,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到了2050年,户籍老年人将超过630万,每3个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进一步迈入超老龄化社会。“并且这种人口结构和社会形态将持续50年以上。”

老龄化的同时,社会保障的压力也会急剧增大。李红兵透露,2020年本市养老金支出2000亿元,已经非常高,但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惊人的6700亿元,增长两倍多。

李红兵表示,老龄化超过30%后,“我们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要从现在开始从长计议。”

10大方面54项行动应对老龄化

李红兵介绍,目前本市人口老龄化有规模大、增速快、不平衡等特点。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总人口的23.4%,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7%。全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净增120余名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此外,城六区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二。

在正面回答关于机构养老床位空置、“喘息”服务、老年护理险等焦点、难点问题后,李红兵介绍了北京市目前关切的内容和正在积极开展的做法。其中关注热点包括老人的就餐与营养、出行、居住、医疗、精神关怀等。

目前,本市也正从加强顶层设计、盘活现有资源、推进医养结合、培育服务品牌、壮大服务队伍等10个方面入手,总共开展了54类大项行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其中,今年将完善市区两级老龄工作体制、成立老龄委协调推进小组、编制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外,还要开展城乡社区闲置设施调查、对养老服务机构和照料中心开展摸底评估、利用闲置设施解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问题,并出台《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居住区配套养老设施建设协议书(示范文本)》等。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保持98%及以上,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二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多样,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养老服务业成为首都服务业新的支柱。三是老龄社会管理体系共建共享,涉老企业发展壮大,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如何看待“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