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5沈阳城市专题——空间演变 正文

沈阳市城市规划演变历程(1956-2035):从重工业基地到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2025-07-17 17:46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2024年10月,《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沈阳城市性质首获国际化定位——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大沈阳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通过沈阳五轮城市总体规划,就能清晰地看出沈阳空间格局的演变和城市成长的轨迹。

1.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56-1985年)

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以机械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规划确定了以市府广场为中心的南北轴线,规划建设铁西、东塔、三台子等三个大型的工人村。并在南湖和北陵形成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两个新的文化生活区。

沈阳市1952年开始编制建国后第一轮总体规划《沈阳市城市初步规划》,1956年国家建委批准实施,成为新中国首批城市规划。

微信图片_20250718095324.png

2.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79-2000年)

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规划人口规模2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85平方公里。规划优化了城市工业和居住用地布局,全面改造旧区,加速商务、服务和文教卫生事业的补缺和发展,加强了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内容。

本版规划为沈阳城市空间格局奠定了基本框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道路网、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园绿地体系建设。城市工业区、居住区、商业中心区布局得到优化调整。桃仙国际机场、沈阳新北站、长途客运站、三环高速公路、城市给水、排水等重大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实施建设,环城水系等城市公园绿地加快建设。

image001.jpg

用地规划图

3.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规划人口规模7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350 平方公里。规划中心城区“中心组团式”布局,积极拓展组团、副城。规划开发建设浑河南部地区,逐步完成铁西等老工业区改造,重点发展西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部浑南产业区。

本版规划明确了城市跨河发展、东搬西建的战略方向,城市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跨越浑河向南发展顺利实施,浑河变成城市内河。实施铁西老工业区东搬西建改造,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迅速。大规模实施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地铁一号线通车运行。

image003.jpg

用地规划图

4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人口规模105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720 平方公里。规划形成“一主、四副、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主城集中发展城市高端服务职能,四个副城发展城市核心生产职能,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本版规划进一步加强了沈阳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城市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升。浑南主城得到快速发展,建成城市行政中心、南部公共服务中心及沈阳南站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浑河两岸生态景观、文化展示等功能得到显著提升,中德产业园、自由贸易区等一批城市重点功能区得到快速集聚发展。

image005.png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image007.png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空间结构)

5 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沈阳市“多规合一”改革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划》的实施将为沈阳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提供空间保障。《规划》已于2024年10月20日获国务院批复。

《规划》确定沈阳的城市性质是“辽宁省省会,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内容。一是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20.7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73.5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933.8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577.51平方千米以内。二是空间布局优化。构建“北美南秀、东山西水、一核九点、一带五轴”的总体格局。中心城区形成“一主三副、一河两岸”空间结构。三是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一屏一带,两山七水多廊”格局,加强卧龙湖等重要湿地保护,提升辽河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构筑科尔沁沙地南缘防风固沙屏障。四是强化核心功能落地。在中心城区南部、西部、东北部集中布局先进制造业,保障“一区一街一城”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用地需求,培育“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科技创新空间,加快核心发展板块实施落地。同时,打造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辐射东北亚的国际门户枢纽。五是提升特大城市人居环境。持续实施城市更新五大行动,完善蓝绿空间布局,建设内捷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六是历史文化保护与空间形态塑造。强化沈阳故宫、清昭陵、清福陵世界遗产保护,提升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围绕“文韵盛京、绿水屏山、城塔形胜、活力家园”的城市意象,加强城市特色风貌分区管控,提升重点空间景观形象。七是强化规划实施监督保障。构建“三级三类”规划体系,健全法规标准和配套政策,开展定期体检和评估工作,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image009.png

市域三条控制线图

image011.png

市域农业空间规划图

image013.png

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

image015.png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image017.png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