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5个一体化 7市筑一圈

2014-11-27 14:59 来源:济南时报

当下,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区域竞争压力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原经济区、长株潭、成渝等区域发展势头强劲。山东省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竞争能力弱,东西部生产力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不过,这种状况即将改变。日前,《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这标志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部一体化发展正式启动。根据《规划》要求,到2020年,GDP和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化率达到65%。

■定位:全省改革开放先行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文化强省主导区、生态文明和谐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城市群经济圈。

■主要任务和目标:加大突破省会城市力度,做大做强省会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成为我省中西部崛起的战略平台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规划》范围:省会济南及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共7市,52个县(市、区)。总人口3368万,国土面积5207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34.8%和33.2%。

■规划期:2013年至2020年。

2020年GDP年均将增长9%

《规划》总结了2012年的各项经济指标成绩,同时对未来8年的发展目标作出具体部署。到2020年,确保经济圈与全省同步提前实现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其中,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9%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

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规划》数据显示,2012年,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12亿元,占全省35.8%。除莱芜外,区域内6个市地区生产总值均过千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过百亿元。《规划》要求,立足“省级推进、以市为主、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多元推进、协调发展原则,制定了到2020年区域生产总值达3.5万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力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建设成为连接沿海与广大中原地区发展的战略高地、全国一流的城市群经济圈。

2020年城镇人均收入将过5万

2012年,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1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01元,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规划》要求,2020年确保与全省同步提前实现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占一半

《规划》指出,区域内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产量达到 2260万吨,占全省42.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293亿元,占全省36.4%。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429亿元,占全省37.2%。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5:51:41.5。

《规划》指出,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45:50。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骨干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区域现代产业体系。

制约因素现代服务业滞后

《规划》指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中心城市规模较小、产业层次效益低和政策机制建设落后等。其中,三产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济南作用没有凸显

《规划》指出,与目前全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圈的中心城市相比,省会济南规模偏孝人口偏少、实力偏弱,缺乏足够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全省经济、文化、科技、人才、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凸显出来。产业凝聚力和集聚辐射能力不强,成为制约经济圈加快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产比重大

《规划》表示,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地方财政收支水平偏低。一产比重较大,农民收入增长不快;二产集中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三产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低,节能减排任务重,环境承载能力弱。

区域统一市场未形成

受行政区划和地方政策差异影响,区域内劳动力、资金、土地、产权尚未形成统一市场,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不畅,各市产业相似度高、互补性差,分工协作不密切,区域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推进措施不健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公交化”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