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读懂上海大都市圈之“大”

2024-06-17 11:14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蜀

上海大都市圈,又“扩编”了。

最近,来自长三角14座城市的规划系统负责人在上海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共商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这意味着,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即将浮出水面,也标志着上海都市圈成员再次增加。

据此,上海大都市圈,作为全球规模最大都市圈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不断扩容背后,上海大都市圈到底有哪些特殊性,它又有着怎样的探索意义?

568.png

上海大都市圈到底有多大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一年也被视为是中国“都市圈元年”,此后各地都市圈的建设、规划等均进入加速期。

到目前,全国已有14个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它们也被称作“国家级都市圈”。

这几年,由最初的“1+6”,到“1+8”,再到“1+12”,直至此次确定的“1+13”,上海都市圈的阵容可谓是不断壮大。上海大都市圈,也成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大”冠名的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到底有多大?

它以上海为圆心、1.5小时交通距离为半径画圈,覆盖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盐城、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宣城。这14城,GDP总量达18.28万亿元,接近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法国;常住人口达1.1亿,在国内仅次于广东省。

一般认为,一个都市圈的范围,与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息息相关。而上海大都市圈能够持续增员,正是作为核心城市上海的吸引力,及其自身实力的直接体现。

2023年,上海GDP总量达4.7万亿,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从定位看,上海要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影响力、辐射力在国内可以说是无出其右。

除此之外,这也与上海大都市圈所处的长三角区域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协同发展基础有关。

一方面,长三角三省一市,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全国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就是说,这片区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发展一个超大都市圈。

另一方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早在2018年就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一体化发展上,无论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是产业的协同分工,都为更大范围的都市圈抱团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一个标志性动作是,从今天(6月15日)起,上海—上海虹桥的超级环线高铁正式运行。这条从上海出发的环线高铁,横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全程停靠21座车站,将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4座长三角中心、副中心城市串联,并将沪苏浙皖连成一个“圈”。

如此标志性工程,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体现,也将为上海大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569.png

14城共商一张图意味着什么

都市圈扩容,是核心城市和非核心城市的一种双向奔赴。

在一个扩大版的上海大都市圈框架内,上海作为核心城市,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参与资源的配置,从而获取更强的规模效应;其他城市则可以共享上海这个对外开放国际窗口的品牌效应,在承接产业转移,参与产业分工、合作中,获得更多机遇。如最新加入的盐城,就明确了要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

不过,上海大都市圈不应该仅仅被看作为是14城的划圈抱团,而更应该被理解为是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一步。

去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发展质量效率和辐射带动作用仍需提升,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一体化尚需努力,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水平有待提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龙头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还需进一步向纵深拓展。

某种程度上说,上海大都市圈再次扩容,并开创性地让14个成员城市共商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就是致力于解决上述“短板”的重要行动之一。

其一,大都市圈成员增加,所包含的面积、人口、经济总量扩大,可以更好激发都市圈机制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协调空间。

其二,14城共商国土空间规划,有助于在规划源头为一体发展“破壁”,实际上也就是为建设统一大市场尽可能扫清障碍,更好体现整个长三角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的龙头带动作用。

从具体情况看,目前的上海大都市圈覆盖了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南通、常州等一系列万亿级城市,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整个长三角的“白菜心”,它们以构建都市圈的方式形成一个联系更紧密的发展共同体,也就是在城市群内部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发展高地,从而更好撬动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并率先突破一些深层次问题。

要破除的一个认知误区是,都市圈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进入都市圈的城市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同时意味着它们有更大的能力去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其最终的发展红利其实是落在整个城市群层面。

上海大都市圈的创新价值

要注意的是,上海大都市圈概念是否能够完全与国内其他一些都市圈划等号,目前来看尚有悬念。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判断。

一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参考这一标准,14城组成的上海大都市圈,显然“超纲”了。和已经批复的都市圈作比较,在面积和范围上也具有明显的突破性。

二是,目前披露的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已将苏锡常都市圈的全部和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大部分纳入其中,呈现出大都市圈套嵌小都市圈的特点,这同样堪称特例。如何处理好内部这种多层级关系,仍待观察。

但上海大都市圈在多方面显示出的不同寻常的意味,或也预示着其承载了不一般的创新、探索价值。这或也是相较于“大”,其更值得探究的内核。

众所周知,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还是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产业协作分工基础,长三角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构建一个“超大版”的都市圈,更好推动人才、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资源有序自由流动,以最大程度提升发展质量效率和辐射带动作用,放眼国内,长三角的确是最有底气,也最具备条件的区域。

另外,当前不同层级城市的户籍门槛等都在加速破除和弱化,这也在客观上为上海大都市圈实现更高程度的破壁、抱团,创造了更好的客观条件。

具体看,上海大都市圈的探索意义,包括但不限于,不同城市区域间的行政边界的消弭,也即一体化程度,到底可以到达哪一步?区域一体发展的规模效应和协调成本的最佳平衡点到底在哪?很显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其他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可以预期,在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之下,具有创新、探索意味,同时也才刚刚起步的上海大都市圈的价值,会在一个更长的时间里变得更加清晰。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王富海:现阶段如何做好城市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