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武汉9月23日电(记者龚联康)23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年会主题为“人民城市 规划赋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余名代表参会。
据介绍,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规划行业影响力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参与性最强的学术峰会和行业盛会,也是展示我国规划领域学术交流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会议颁发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领军人才奖等,在规划一线奋斗六十余载的陈秉钊教授获终身成就奖。
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主会场
当日,院士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10场主旨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以《以法护航无障碍 彰显时代无障爱》为题,提出城市规划要关注不同群体以及残障人士的需求,做到“一个不能少”。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陈军等则为城市规划建设建言献策。联合国人居署副执行主任米哈尔·姆利纳尔和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席彼得罗·埃利塞伊视频致辞。
“我们作为专业人员要发挥历史担当,所以请全国规划专业的同行们汇聚到武汉来交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表示,本届年会一方面强调“人民城市”的重要理念,另一方面“人民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规划的指引作用。
武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聚焦武汉,赋予武汉重大使命。武汉市秉持“建设人民城市”的核心宗旨,遵循规划的系统观念和统筹方法,将守住安全底线作为治理之基,将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治理之要,将贯彻以人为本作为治理之魂,将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治理之策,探索了具有武汉特色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路径。
24日至25日,年会还将举行108场学术对话活动,集中展示规划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本届大会还筛选了12条专题调研线路和17个自助体验点,包含红色文化、工业遗产、乡村振兴等线路,以及黄鹤楼、中山大道、黎黄陂路、昙华林等体验点,供参会代表实地感受武汉的发展和变化。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