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3武汉城市专题-阅行武汉 > 正文

一起到武汉邂逅阳光与绿水青山

2023-08-31 17:51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东湖绿道

武汉市境内166个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的东湖是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也是武汉“两江一湖”生态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旷阔郊野的自然生态本底、半边山水半边城的景观格局、历史沉淀下的人文景观资源以及大学环绕的书香文化资源。

实施建设东湖绿道是武汉重新审视回归特色滨水空间的重要里程碑,是妥善处理生态公共空间与城市发展关系的重大考量。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2月26日,东湖绿道一期、二期相继建成开放并扣环成网,总长约101.98公里,成为打造湖泊湿地公共空间的典范。

路线:

华侨城湿地公园-东湖绿道-大李文创村-梨园广场,建议骑行调研,全程约20公里。

体验重点:

· 城湖共生的协调发展模式;

· 生态绿色的保护开发模式;

· 公共空间激活区域发展的示范样板。

交通建议:

轨道交通:地铁6号线国博中心南站/北站--钟家村站换乘地铁4号线--岳家嘴站换乘地铁8号线--梨园站C口--站内外步行500米至绿道入口处。

(1)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

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坐落于武汉东湖西北边,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东湖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资源、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原废弃的“田”状鱼塘基础上,通过改善水循环、优化水生态、提升水景观等技术措施,改善水流不畅底泥淤积、水生态系统难以实现自循环与自修复等现状,建成集生态科普与环保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公园,目前近40种鸟类在此安家越冬,其中省重点保护动物10多种,成为“开放的生态博物馆”。

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照片

(2)东湖绿道

东湖绿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总长约101.98公里,依托东湖山、林、泽、园、岛、堤、田、湾八种自然风貌,共打造了听涛道、湖中道、白马道、郊野道、森林道、磨山道和湖山道等多条各具湖光山色、富人文气息的主题绿道,串联了磨山、落雁、湖光阁等已有空间及曲港听荷、全景广场、东湖湿地公约展览馆等新增公共空间。

东湖绿道高峰日人流量达30万人次,已成为武汉“宜居城市”、“幸福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的最闪亮城市名片。2016年东湖绿道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入选的联合国人居署“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2018年荣获国际ISOCARP规划卓越奖特等奖,2018年中印领导人东湖会晤,2019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东湖绿道,2019年作为武汉世界军运会公开水域游泳、帆船、公路自行车、马拉松四大项目的主赛场,被誉为最美山水赛场。

东湖绿道照片

(3)大李文创村

隐于东湖湖光山色之中的大李文创村,自2010年起步,以“道无形生活馆”为代表的一批木作、手工艺人,在景中村发展出一批充满文艺气息的个性小店,从2017年晋升为武汉文艺小清新聚集地之一。区别于大拆大建,大李文创村的建设秉承“微改造”的理念模式,在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的前提下,慎移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同时从文创、生态田园、智创等方面对大李文创村进行功能改造,形成“政府做好配套设施、居民提供房屋、商户植入业态”的合力,将其打造为“有活力”的文创生态部落,“慢生活”的山水诗意田园。

大李文创村照片

楚河汉街

一直以来,武汉高度重视营造水城共生的城市滨水空间,推进城市生活与滨水空间的融合,探讨“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关注市民生活”等生态文明建设价值取向的转型,进一步突显和强化大江大湖的卓越本底。

2010年7月16日启动的东湖沙湖连通工程,是武汉探索湖泊水系连通,并提升区域景观价值和功能品质的重要探索。

路线:

沙湖公园-楚河汉街-凌波门,建议骑行调研,全程约13公里。

体验重点:

· 水系连通的开发范式;

· 滨水空间的激活利用。

交通建议:

轨道交通:地铁6号线国博中心北站C口--香港路站换乘地铁7号线--新河街站C口--站内外步行400米至沙湖环路。

(1)沙湖公园

沙湖公园坐落于武汉市武昌区核心区域,总面积约100公顷,是武汉市最大的城中湖公园。沙湖公园分历史人文、市民休闲、文化艺术、湿地观赏和运动游乐等5大区域,通过对沙湖进行一系列清淤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并按照历史文化特色规划沙湖十六景,将原朴、古典和现代三种风格进行合理的布局,重点突出古典特色,顺应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有机融合。

沙湖公园照片

(2)楚河汉街

楚河汉街位于武昌东湖和沙湖之间,是以文化为核心,兼具商业、商务、居住功能于一体。该项目通过“楚河”连通东湖与沙湖,将东湖风景名胜区,中北路金融大道和武昌滨江商务区有机连为一体,构筑以“楚河”为发展轴的水、路、绿、房整体城市空间,塑造成为具有浓郁人文、时尚、生态特色的经济发展带和城市景观带。

其中,“楚河”是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六湖连通水网治理工程”的首个工程。2011年,东湖沙湖连通工程(“楚河”、沙湖路)竣工,通过“楚河”连通东湖与沙湖,完善区域雨水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极大的改善了大东湖水质和区域生态环境。

“汉街”商业步行街位于楚河南岸,是中国最具建筑特色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汉街将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在民国风格建筑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楚河汉街被称之为现代“清明上河图”。

楚河汉街照片

(3)凌波门

凌波门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几排伸入湖中,迂回环绕的栈桥组成,最初由地质学家李四光选址并主持规划。2012年,武大凌波门东湖栈桥因野泳安全隐患部分拆除;2015年凌波门栈桥修复,武汉大学在湖畔立了一块石碑,上边刻有“凌波门游泳池”字样,石碑的背面详细介绍了凌波门的“前世今生”。目前凌波门作为东湖天际线的主要视点,是观赏东湖城景相融的重要位置。

凌波门照片

园博园汉口里

东西湖区域作为府澴河流域的一部分,是武汉市典型的水网密布、湖群聚集区域。近年来,武汉市在该区域进行了诸多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探索,包括从垃圾场到世界级园林的武汉园博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举的“梧桐雨”片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居示范的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等。

线路:

府河流域“梧桐雨”片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园博园--汉口里--径河公园(可选)--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可选)

体验重点:

· 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综合治理实践;

· 园博园棕地修复及文化融合运营模式。

交通建议:

轨道交通:地铁6号线国博中心南站/北站--地铁3号线香港路站--地铁3号线宏图大道站--骑行至府河流域“梧桐雨”片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1)府河流域“梧桐雨”片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作为武汉市东西湖区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梧桐雨”片区规划实施范围约430公顷,沿府河岸线绵延8公里同步启动六大治理工程。2022年以来,沿府河东西湖38.5公里岸线,遵循西段保护、中段修复、东段利用的原则,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配套设施建设,将曾经的城市“背面”变“封面”,让“半城繁华半城景,人城境业和谐生”成为现实,让“绿色青山变金山银山”,推进了绿色发展,促进了生态价值转化。

“梧桐雨”片区生态综合治理后照片

(2)园博园

园博园总面积为213.77公顷,投资40亿,位于武汉市硚口区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区域西段,江汉、硚口、东西湖三区结合部位。园博园面积相当于299座标准足球场,其中有57个足球场大小的核心区原址是2005年“退役”的金口垃圾填埋场。 园博园将先进的好氧生态修复技术与封场治理技术结合使用, 用3年时间完成生态修复,使原来的垃圾场成为了今天的绿色园博园。该项目2015年从巴黎捧回“C40城市气候领袖奖”。

园博园建筑设计采用“4+2”方案,即由四大主体建筑和东西部两大服务区组成。主体建筑包括国际园林艺术中心、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贝林大河生命馆)、飞翔的花园、创意生活馆,分别展示经典园林艺术、长江流域文明成就、武汉三镇特色园林艺术及大武汉现代城市文化等;东部服务区(汉口里)重现清末民初汉口城的特色建筑艺术,西部服务区(汉江塆)以湖北民居为建筑特色,并延伸至张公堤城市公园。

园博园照片

(3)汉口里

汉口里依武汉园博园东门而建,是武园博会四大主体建筑之一。汉口里是园博会期间园博园东入口服务区,也是展示汉味历史文化为主的街区。汉口里以汉口开埠百年为脉络,复原了晚清民初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花楼街等代表性建筑、文化、商业形态,重建了以山陕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汉口大旅馆等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展现老汉口生活方式,又将武汉众多耳熟能详、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汇聚于此,再现了老汉口最具有代表性的商业与生活形态。

汉口里照片

(4)径河公园

径河公园依径河两岸而建,西起大湖口闸,东至环湖路,建设面积约186公顷。其中,绿化面积135公顷,水体面积14.7公顷。径河公园是一个集生态防护、休闲游憩、湿地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休闲公园。

径河河道宽阔,水量充沛,是连接金银湖的重要河道,河岸植被茂盛,生态性良好,独具水乡特色。径河公园一期工程主要包括径河两岸绿道贯通、绿化种植、园路建设、广场铺装等施工内容,并在径河两岸将新建总长约13公里的特色绿道,增加二级园路,与临空港大道绿道相衔接,形成东西湖区生态绿道网络。径河公园二期项目设计了生态科普展示段、运动风尚活力段、市民休闲生活段和绿色生态养生段,与一期工程共同组成滨水四季郊野生态景观带。二期种植的乌桕、无患子、水杉、秋枫等数十种树木,将根据气候交替变换色彩,绘就“一季一景”公园特色。

径河公园照片

(5)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含下么教湖和杜公湖两个湖面,湿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公园南北向最长约2.8公里,东西向最长约2.65公里,是武汉首个省级湿地公园。公园包含民俗文化展示、湿地科普展示和生态保护培育等区域,可欣赏湖光、浅水、沼泽、苇荡、鱼塘、水田、林地、果园、农居,以及大量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水鸟。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照片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