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3武汉城市专题-城市发展-城市文化 > 正文

《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谋划“一核一轴两带”总体布局

2022-03-30 18:02 来源:长江日报

近日,武汉市政府颁布《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系统部署谋划全市文化产业工作,并以8个专栏列出重点产业门类的代表项目,着力增强可操作性,为“十四五”时期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绘就蓝图。

■ 围绕高质量发展,设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现在更高的贡献水平、更高的创新能力、更足的消费动力、更广的开放格局、更活的市场环境。《规划》明确,武汉市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奋力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文化产业首位度、创新度、融合度、美誉度和知名度,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全面开启武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到2025年,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左右,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500家;深入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工程,新增50家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放大设计之都、直播之城等文化品牌效应;推进国家级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工作。

■ 突出数字创意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四五”时期,武汉市将以数字创意产业等优势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催生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动能,加快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规划》将数字创意产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谋划支持创新跨越发展。明确要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数字创意领域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加快发展数字创意优势门类,支持武汉本土动漫企业发展,培育具有武汉本土动漫品牌。完善电竞产业生态圈,支持世界顶级电竞联赛在汉举办。推动网络直播业持续健康发展,繁荣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直播产业生态。支持举办重大节会活动。积极布局面向未来的知识经济体系,推动智能技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以及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结合,支持文化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传统文化生产内容与形式,积极发展数字阅读、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短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进一步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强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等环节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扶持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壮大高端创意设计、智能文化终端制造、3D打印、“直播+”、云出版、云翻译等文化科技产业,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 把握文化产业的正确导向,引导文化产品传播正能量

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奠定文化基础。《规划》明确,传媒产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积极打造国内一流的主流融媒体传播平台,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积极构建内容卓越的出版产业生态,推出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武汉故事为内容的主题出版物,稳步推动实体书店创新升级。塑造品牌鲜明多元发展的影视文化产业链,支持弘扬主旋律影视作品在汉取景、拍摄、制作、发行,加强优秀剧本创作,推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汉派原创影视精品,办好“华语青年电影周”“大众电影百花奖”等重大影视文化活动。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 深入实施汉派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 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凸显各区域发展特色

《规划》以重要城市文化空间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节点,依托各区优势、紧盯发展大势,谋划武汉文化产业发展“一核、一轴、两带”总体布局。其中,“一核”集中打造“长江文明之心”,以长江、汉江交汇的南岸嘴为原点,以武昌古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汉阳月湖、龟北、归元等片区为主体,建设武汉历史人文展示区。“一轴”即在长江主城段重点建设“长江文化轴”,高水平建设一批文化旅游、滨水主题景观项目。长江北片“文化商贸融合带”重点发展文化商贸、出版传媒等重点产业,构建文化商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武汉文化商贸产品及服务的发展水平。长江南片“文化科技融合带”重点发展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全面提升武汉文化科技创新驱动水平。各新城区深入挖掘传承“知音”文化、京剧谭门、木兰文化和问津文化等文化品牌,加强创意设计、文博会展、文化智造等产业布局,发展赏花经济、滨水生态旅游等文旅产业。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持续优化文化产品供给

“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将坚持文化产业惠民共享,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满意度和获得感。《规划》明确,要着力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水平,充分挖掘武汉红色文化资源,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路线;坚持市场化模式推动文旅业态融合,大力打造新型旅游演艺项目;提升节庆活动旅游价值和受众覆盖面,推动演艺精品和会节品牌转化为文旅融合产品;优化文旅信息发布平台,大力开展文旅产品营销。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休闲产业,加快发展运动休闲业,大力培育体育动漫、体育衍生品等新业态。积极举办汉马、水马、铁马、天马、赛马、龙舟赛等大型国际性、全国性单项体育赛事,大力发展冬季体育经济,持续开展冰雪季惠民活动。推动文化消费升级,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升级文化消费服务平台功能,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振兴线下文化消费“夜间经济”,鼓励探索“云综艺”“云展览”“云旅游”“云演唱会”等新型互联网文化消费形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服务活动,培育市民文化消费习惯,完善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引导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消费。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如何看待“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