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关系

——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成德宁

2023-06-06 17:46 来源:中工网 作者:记者 吴月

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如何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成德宁。

问:如何认识和看待我国人口发展的新趋势?

答: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一是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二是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明显,“一老一小”问题等结构性矛盾成为人口发展的重要矛盾。三是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人口整体健康水平大幅度改善,人口质量显著提高。四是城乡、区域之间人口流动活跃,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明显,一些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一些乡村则出现人口流失现象。

人口数量、结构、质量以及分布的变化,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期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发挥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巨大、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创造了大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奇迹。目前,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质量型人才红利正在加速形成,发展动力依然强劲。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积极开发人才红利,加快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问: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发力?

答:稳定适度生育水平,是延缓人口老龄化过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作出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当前,要积极贯彻落实生育政策,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切实解决育龄夫妇的后顾之忧,帮助人们将生育意愿转化为实际的生育行为,使生育率稳定在适度区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问: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如何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