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向“新”力“拉满” 西安城市品质升级蝶变

2023-05-19 17:13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记者 龚伟芳

949991_800x800.jpg

西安浐灞丝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资料图片)

千年古都,承古开新。盛唐的长安是世界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如今这里,开放包容、日新月盛,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尽显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陕西考察,为陕西擘画发展蓝图。牢记嘱托,西安坚定迈好发展的每一步。2020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西北首个GDP过万亿的城市。

当下,正处在高质量发展加速阶段的西安,通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西部经济强市、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活力迸发的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共享美好生活的宜居幸福西安,搭起“建设更高能级国家中心城市”坐标系,努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城市空间优化 古城换新颜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古都长安令人神往。如今,这里拥有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陕西考古博物馆、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西安“三中心”、长安云、长安乐、长安书院、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博览馆、西安国际足球中心、曲江电竞产业园、浐灞国际丝路文化艺术中心等一连串彰显古都气质的“明星”建筑,它们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变迁,而且变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古朴与现代的碰撞,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关于这个问题,在西安相信你一定能找出最好的注解。

近年来,西安聚力修复城市生态空间,盘活历史文化资源,秉持“微更新”“微改造”的原则,让幸福生活在家门口得到升级。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工业遗存”改造再生,复古与新潮融合,已然成为西安“新名片”。作为城市更新样板项目,易俗社文化街区不仅让秦腔古调唱出新意境,还在传统文化挖掘和运用上做足了功夫,街区注入“文化、艺术、创意、生活”等元素,既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脉,也成为现代城市人文生活的标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等一批城市遗址改造项目,实现了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共生,既还遗址以尊严,也为城市打造了现象级旅游新产品、文旅新地标。

扩城市新动脉 通达新边界

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通道,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砝码,一条路的诞生,改变着一座城的出行方向;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成,拓展着一座城的广度。

2022年9月,长度为270公里的外环高速全线通车,外环高速连接了京昆、包茂、福银、沪陕四条国家高速公路网,不仅分流了过境车,还有多条立交可与西沣路等城市道路互通。外环高速通车后,出行更加便捷,加密了我省高速公路骨架,对拉大西安发展骨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西户铁路载客运营,6元、25分钟,连接了西安、鄠邑、西咸新区,还能无缝换乘地铁5号线,大大方便了沿途群众出行。

2023年,伴随城市“北跨”发展“集结号”的吹响,西安构建渭河南北呼应的拥河发展格局骤然开启,“三环七放射”畅通对外的高速公路通道,“三横八纵”的快速路布局,“三横七纵”的主干路道路网已在西安全面铺开。

今年“五一”期间,西安地铁线网累计运送乘客2522.11万人次,日均420.35万人次,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区间快速链接最便捷的选择。自2011年西安第一条地铁开通运营后,西安迅速织就一张内畅外联、八方通达的轨道交通线网。到2025年,西安将建成开通12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422公里,轨道交通对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将达到60%。纵横交错、奔腾不息的轨道网线,将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拉近都市圈的时空距离。

建设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完善航空枢纽功能不可或缺。随着航线开行力度的加大,西安正积极构建“五洲相连、欧美直达、丝路贯通、辐射全球”的客货运航线网络。5月18日西安开通至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国际航线,实现与中亚五国客运航线全覆盖。作为全省民航发展的“头号工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拥有两个航站区、4座航站楼、4条跑道,年保障旅客8300万人次、货邮100万吨、飞机起降59.5万架次的大型“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城市能级提升 宜居更幸福

塑造民生城市是现代都市发展的大方向。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底气。近年来,西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在一项项实际行动中落地生根。

“你看,现在这学校不仅越来越漂亮了,而且功能也越来越齐全,有专业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学科实验室……”站在浐灞第二十三小学门口等待接孩子放学的市民梁女士说,把孩子送进学校,家长特别放心,因为这里不仅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学校的“软实力”也很雄厚,学校的管理团队、任教老师、教学质量,家长都很满意。

正如市民所说,近年来,西安构建起以“名校+”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引擎的教育新格局。去年4月,西安“名校+”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双减”推广典型案例。与此同时,西安加快基础教育提升,落实学位保障,优化学校布局,截至去年秋季,西安市已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454所、新增学位43.04万个,有效保障了适龄少年儿童“应入尽入”,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的好学校上学。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来,西安持续聚焦民生,不断疏通一个个难点、堵点、痛点,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新区人民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创新港医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以及今年“五一”前正式投入运营的西安红会医院北院区……众多知名医院纷纷建成,西安充分发挥都市圈医疗资源密集优势,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座属于人民、以人为本的城市,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的供给服务人民,也要营造最佳的环境来成就人民。

“人在城中,城在景中”是当前西安美丽城市的真实写照。西安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黑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陕西黑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陕西西安田峪河国家湿地公园……一幅幅湿地美图徐徐绘就,犹如散落在西安城中的绿色明珠。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让居民休闲遛娃有了好去处,“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越来越多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有魅力、有实力、有潜力。满目新风景,发展新征程上,西安这座宜居宜业的现代之城风采尽显。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千年古都不断提升“精气神”,不断增强向“新”力,城市品质升级蝶变的大西安将持续“焕新”,加速崛起。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伍江:“人民至上”刻入城市基因,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