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海绵城市能否不再让三亚拉响干旱警报

2015-08-28 14:01 来源:人民网 作者:记者 李学山

核心提示:从一个小南海渔村发展成为滨海国际旅游城市的这些年,三亚在飞速发展中收获了城市建设的喜悦,但也留下了不少缺憾和无奈,在外部压力和自我审视下,三亚开始以“双城(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方式着手完善和修复之前因为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被忽略的城市功能,试图通过持续的努力让这座海滨城市自由呼吸,自然生长。

由于三亚是中国唯一一座“双城双修”试点城市,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革命性实验,如果试验成功,将可以为国内探索治理城市病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范例。

如果不是6月20日伴着端午节而来的一场台风,估计到现在三亚市水务局副局长张秀标的眉头也无法舒展开来。今年1-5月份,往年平均年降雨量达1000毫米的三亚,竟然只下了16.3毫米的雨。为此,三亚不得不在6月5日启动了城市供水三级应急响应。

“你想,如果客人兴冲冲第入住我们三亚的酒店,却面临着无水可用的窘境,那他下次还会再来吗?”张秀标说,上半年的极端干旱天气给三亚的警示是,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极端干旱“烤验”三亚

众所周知,三亚拥有著名的亚龙湾、大东海等海滨景区,是我国重要的海滨城市,不仅拥有闻名遐迩的亚龙湾、三亚湾、海棠湾“三湾”,同时在三亚市区,人们还拥有自己的“母亲河”——三亚河。但就是这样一座看似水系非常丰富、根本不太可能缺水的城市也会面临供水紧张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一场四十年不遇的极端干旱天气给海南尤其是三亚带来了严重影响。

根据三亚市有关部门6月10日的发布的消息,今年1-5月,三亚降雨量相对常年减少92.7%。受干旱影响,三亚全市2万多人出现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2.1万多亩,林业干旱面积5.3万多亩,林木濒死面积4万多亩,经济损失1.3亿多元。另外,三亚全市水库蓄水量17044万立方米,占正常库容29.4%,有效蓄水量10519万立方米,蓄水量相比去年同期减少6456万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减少6369万立方米,城市供水严峻。为此,三亚出台了《三亚市2015年春旱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并在6月5日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呼吁广大市民主动节约用水,共同应对供水紧张。

“当时压缩的的主要是城区绿化用水,将城区绿化用水从原来的一天两次(浇灌)改为两天一次(浇灌)。”张秀标说,值得庆幸的是,端午节后,三亚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雨,这才稍稍缓解了三亚的旱情。

气象专家告诉记者,其实作为滨海城市的三亚,雨季旱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时常出现雨涝、干旱轮番上演的困境。而住建部将三亚列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可谓十分恰当。

“海绵城市”还上历史欠账

“过去我们一味的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发展质量,所以从一定程度上也给我们的城市生态造成了不平衡。”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调研员李建军说,过快的发展让城市有了不少“历史欠账”,而三亚的“双城双修”就是试图在补上这些历史欠账的同时,也让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

海洋、红树林与珊瑚、海草曾是三亚引以为傲的极佳湿地资源,也构成了三亚重要的水文和生态资源。但遗憾的的是,这种近乎完美的湿地资源在三亚近二十多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正在逐渐被蚕食,由于各种人为因素以及人们对湿地资源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不够,破坏性开发湿地资源的现象在三亚屡见不鲜,大量的红树林湿地被砍伐填埋,有甚者甚至将近万亩的湿地、农田整合开发房地产。如今,三亚原生态的湿地已所剩不多。

此外,大肆的人为开发和过去粗放式的管理不仅带来三亚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也导致了三亚河水体的严重污染,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黑河的现象。水资源遭到破坏、水质污染、水资源减少俨然成为了三亚不得不面临的迫切问题。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要求之一,就是不仅要让城市如海绵一样‘吸水’,更要将水资源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这就对城市中的水质状况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作为“与水相伴”的三亚,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提高城市水安全等成为了提升自身发展的紧迫任务,只有让水资源自然积存、自然净化,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成为了三亚的迫切需要。

无处不在的“海绵城市”

“要把两个广场的规划设计纳入三亚城市‘双修’的范围,以城市‘双修’引领广场规划设计,以建设海绵城市为目标,对广场进行海绵化设计,并更进一步突出公园的特色和性质,突出时代的气息。”今年5月份,在听取三亚鹿回头广场、大东海广场项目概念规划第三阶段汇报后,三亚市委书记张琦表示,要紧紧抓住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对两个广场进行海绵化设计:“精品化是大的范围,但具体的措施要落到海绵化上来。”

“夏季缺水,而汛期,我们又眼看着雨水白白地流走。”张琦特别指出,今年以来三亚面临旱情,有些水库已到了枯竭点,雨季的时候会面临大暴雨和台风,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刻不容缓,要不惜一切代价为三亚做海绵化设计,要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时吸水,把珍贵的水资源储存下来,干旱时就把吸收的水“吐”出来进行利用。避免强降雨对城市的伤害。

目前,三亚市已经委托中规院开展编制“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海绵城市总体是强调可持续生态理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主任工程师范嗣斌介绍,将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系统工程的建设,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增强地区自然生态调节能力。“综合管廊则主要是将分散的地下管线有效地集中,避免频繁开挖城市路面。”

目前,三亚“海绵城市”的两个试点正在加速推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俊说,由于三亚核心城区开发成熟,土地紧张,与部分海绵城市建设主打湿地建设不同。三亚的海绵城市建设将主要围绕着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来进行改造开发。

“市区首批试点的两个公园还在规划设计阶段,它们可以很好地将海绵城市设计融入其中,使用的也是国内比较领先的技术,预计在年内就可以动工了。”黄俊说,通过对试点绿地的建设,让普通的市民接受这一概念,再继续选择居民小区进行推广:“我们的目标是,让‘海绵城市’的理念体现在三亚的每个地方。”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海绵城市”还只是一个“听上去很美”的概念。张秀标说,说到“海绵城市”建设,很多市民的期盼是下雨马路不积水,干旱天气不缺水。而这,也正是三亚正在努力的目标。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公交化”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