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催生一批微中心

2015-08-12 15:07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李伟

万众期待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限级印发,不久即将公布。规划纲要中的“一核、双城、四区、多节点”空间布局并无太多新意,但用投资人眼光透过大框架去看,“微中心”一词赫然跃入眼帘。我预感,微中心将大行其道。

为什么是微中心?“多节点”城市都是地级城市,其多数有一定的成熟度,但同时也一直处于高不成低不就或积重难返的状态,地级市在京津冀不均衡发展时期的定位根深蒂固,难以扭转;地级市政府在多年的苦熬历程和复杂沉重的现实包袱中雄心渐失。反观县域经济体,起点相对低,上升空间大;知名度低,历史包袱也轻。县城等小城镇这些原来的县级区域中心,以后就是京津冀的一个个微中心。微中心的概念赋予小城镇以极为时尚和现代化的眩目色彩。

微中心是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中小城市(镇)。根据规划纲要,未来的京津冀将只有一个核心,少数几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但将会有一大批微中心崛起。“一核、双城、四区、多节点”是规划纲要的空间“骨架”,仔细分析,发现全部是现有城市的分层排序,定位并无根本变化,属于规划的“存量”部分。真正的“增量”是“微中心”。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选择若干中小城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若干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合一、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可想而知,这些微中心应该含有北京、天津的一些乡镇、河北的一些县、县级市和个别乡镇。这些微中心,是京津冀的“肌肉”,是活力的源泉。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一批新的更有活力的重要城市就从这些微中心中诞生。即使不成长为重要城市,微中心也可以成为特色鲜明的小城镇,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世界的目光。

微中心是非首都功能集中疏解区。在规划纲要中,关于疏解方式有两点:一是集中疏解,二是分散疏解,微中心是集中疏解的载体。那么哪些项目适合集中疏解?规划纲要提到,对于那些对行政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以及聚集发展要求比较高的产业或生产环节,主要采用集中疏解方式,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建设一批重点中小城市(镇),这样有利于形成特色产业聚集区这样的中小城市。从中央分别给京、津、冀的功能定位来看,北京是产业链的上游,天津是上中游,河北是中下游。以金融为例,北京是金融管理,天津是金融运营管理,而河北是运营服务(金融后台中心等)。因此河北的微中心多数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而北京、天津区县形成的微中心可能形成高端产业聚集。

微中心建在哪里?具备成为微中心的城市或乡镇,应该具备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在以北京为中心向六个方向放射的运输通道上。即东北方向的京承、往东的京唐秦、东南方向的京津、往南的京开和新机场、西南方向的京石、西北方向的京张等,是北京对外联系及对外辐射的综合运输主通道。二是在重要交通网络节点上。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区域交通的密度问题和横向联系问题。未来京津冀的交通布局将由现在的放射状向网格状发展,未来的微中心一定是选择在重要的交通网络节点上。这种网络节点可能具备轨道交通四个层面(干线、城际、城郊、地铁)的两三个,同时也是重要的公路交通节点。三是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能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中小城市或小城镇。

微中心建设的机制如何?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的发展不同于行政功能的疏解,主要通过市场手段解决问题。因此微中心的形成,市场驱动应该成为主流。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同样要重视市场手段,要多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最终资金回收依赖于区域的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因此微中心的建设可能会催生一批服务于微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服务商。这种服务商既要懂PPP运作,有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又要一定的资金实力,还要有强大的产业规划、策划、招商和运营管理能力。(作者为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公交化”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