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源 政策法规 2025沈阳城市专题-烟火盛京 正文

沈阳:绿染沈水,浑河蝶变

2025-07-23 17:53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城市规划网

从城市下水道到国家水利风景区,浑河不浑诠释着沈阳这座工业城市生态决心与智慧。

文化因水而生,文脉因水相连。

沈阳的母亲河浑河,古称沈水,曾是辽河最大的支流。千百年来,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曾被诸多文人墨客歌颂,诗句中水势磅礴、人船往来,道出浑河两岸无尽风流。

新中国成立后,在浑河水的哺育下,数百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诞生,沈阳走上辉煌的工业之路。

浑河见证了“共和国长子”的辉煌过去,同样也承受了工业残留的余毒。工业余污和废水一度让浑河风采不再。

进入21世纪,沈阳痛下决心,对症下药,开出一剂剂生态治理良药: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全面实施滩地拆迁绿化工程……

如今,浑河碧波荡漾,漫步岸边,西峡谷公园、郎朗钢琴广场、沈水湾公园、长白岛森林公园……不仅沿河景点美不胜收,作为沈阳的品牌文化活动之一,八年来,浑河岸交响音乐节以多元、创新、包容的艺术品格,让高雅艺术广泛融入沈阳人的生活之中。

母亲河

2022年8月23日,沈阳市浑河两岸风光(潘昱龙/摄)

浑河之脉,源远流长。

“旧称沈水,水势湍激,沙土混流,故名浑河。”据文献记载,以“浑”为名,是因为浑河上游落差非常大,水流湍急,河水往往携带泥沙,显得十分浑浊。

千百年来,人们沿浑河而居,文化也因浑河而兴。据史料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重新建城,命名“沈州”。后金时期,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皇太极建立清王朝,浑河的历史地位也因此而提升,成为沈阳通往渤海湾的重要漕运水路。

当夕阳余晖染红了大地,暮色苍茫中,飞鸟盘桓在树丛之外。在古浑河的渡口,却正是车水马龙的时候,一辆辆运货商船从这里出发,驶向四面八方……

“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被誉为“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被戴梓等文人写进诗句,浑河渡口夜幕降临、路边行人临岸唤舟的景象呼之欲出。

沈阳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初国卿说,当时浑河沈阳段两岸还没有今天这样的堤坝,河面宽阔,水深流急,当地人称“龙摆尾”。每到春天,冰化河开,水面上白帆悠悠,舟楫如梭,完善而颇具规模的内河航运体系已经形成。

史书记载:浑河航运起于明朝,兴盛于清代。明初开始官运粮饷,沿渤海湾、辽东湾到东北,再沿辽河北上,把粮饷沿途运到各驻军。

当时,商人从沈阳乘船顺浑河而下,将人参、鹿茸、乌拉草、木材等土特产运往营口,再从渤海湾入海,将产品输送到全国乃至海外进行贸易。

新中国成立后,浑河更是见证了沈阳工业史的诞生。新中国第一台车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18马力蒸汽拖拉机……沈阳人民创造了数以百计的“第一”,让工业成了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记忆符号,却也让城市水系沦为了工厂和居民的下水道,工业废水为城市水系涂抹上了特有的“工业黑”。

黑色的浑河水发出阵阵恶臭,让人只能掩鼻而过,车辆经过时也不能开窗,几乎丧失了原有的功能。随着沈阳城市重心南移,浑河逐渐由绕城河变为城市内河,对沈阳城市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河水又黑又臭,没有人愿意住在周边,就算遛弯儿都要绕着走,感觉这里的河真的没救了。”沈阳市民刘亮说,昔日“浑河晚渡”的美景早已不在,曾经波澜壮阔的运河变成了人人喊臭的“大水沟”。

绿起来

2000年起,沈阳市逐步启动浑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

沈阳市将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作为改善浑河水质的重点,结合城市污水排放、处理和利用情况进行设计、建设和布局,逐步完善了城市污水排放和收集系统,实施直排浑河污水截流工程,城区向浑河直排污水的5个排污口全部截流,使浑河流域污水全部得到收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十三五”以来,沈阳市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实施20项水体达标重点工程和十三大类46项重点治污工程。2020年至今,考核水源达标率始终保持100%。

如今,浑河南岸,沈阳南部污水处理厂,一处园林花草繁茂,池塘里鱼儿嬉戏。这座污水处理厂是浑河沿线8座污水处理厂之一,每天130万吨污水在这里转变为中水,展现出沈阳市着力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的成效。

天蓝了,水变清了,浑河环境也绿起来。

“沈阳市在治理浑河的同时,还提出将浑河打造成城市‘银带’的整体构想。”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单伟民说,为改善浑河景观,沈阳市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扩大城市水面积。对浑河东三环路至沈抚交界处全长8.8公里的河道整治,形成贯通水面面积6平方公里,可观赏的连续水面长度将达到40.6公里,水面积率从4.68%提高到6%,浑河城市段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

从城市下水道到国家水利风景区,浑河不浑诠释着沈阳这座工业城市生态决心与智慧。

为了还城市一片蓝天,近年来,沈阳以城市建成区内4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为重点,采取拆除并网、清洁能源改造、废弃拆除等多种方式实施了燃煤小锅炉淘汰行动。2022年,三环内40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全面清零。

十年前,沈阳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还是一个粉尘污染、噪声扰民的水泥厂。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投入约2000万元,对水泥磨房、配料库下、熟料输送皮带、水泥库下等重点部位的诸多设备进行了改造,新建现代化、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噪声、粉尘排放全面达标。一个个工厂由“灰”转“绿”,河水由黑变清,城市生活也靓起来。

如今,漫步于浑河步道,清澈的河水,绿草如茵的河边公园,傍晚市民三三两两徜徉在河边的树荫下,从前那些“灰头土脸”的奔波身影,如今已经沉浸在依水临岸的慢生活中。

新格局

1月4日,候鸟在沈阳浑河里栖息、觅食(姚剑锋/摄)

候鸟在水面嬉戏、休憩,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由于浑河生态环境大力改善,湿滩、浅水区增多,大量的候鸟在沈阳这座城市停留。

2023年初春,数十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出现在位于浑河沿岸的沈阳鸟岛水域。沈阳鸟岛动管部副部长石全刚说,中华秋沙鸭对水质、环境要求很苛刻,通常被认为是“生态环境指标性物种”,这么多中华秋沙鸭出现十分难得。

一河汤汤浓绿绕,风物满眼岸边来。历史更迭,城市生态文化发生了巨变。

在曾经盛极一时的罗士圈码头遗址,建起了罗士圈公园。2016年,沈阳市对园区所有木栅栏进行整体改造,在“浑河晚渡”景点重新修建码头,整合多个文化景点,形成公园内独具特色的历史景区。

如今,漫步罗士圈公园,古风犹在。数万株油松、落叶松、白桦、五角枫、火炬树、香花槐等树木错落有致。树的尽头竖立起一块巨石。巨石上“浑河晚渡”四个大字耀眼醒目,巨石旁还有两只木制的古渡船静待起航……

沈水之阳,万物更新。浑河赋予沈阳这座古城独具魅力的文脉,依然在传承。

有近400年历史的沈阳中街得到改造升级,古色古香的商家门额牌匾与巨型3D立体大屏幕交相辉映;在沈阳老北市,抛圈杂耍、拉洋片、吹糖人、卖大碗茶等极具历史特色的民俗场景被真实还原。

沈阳歌舞团将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演绎成《簪花仕女图》搬上舞台,让画中仕女跃出千年画卷;星罗棋布的城市书房,以独特品位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流连其中;沈阳故宫外,清文化元素主题咖啡馆里,凤凰楼造型的冰淇淋雪糕备受青睐,千余种具有沈阳故宫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的研发、推广,有效传播了历史和文化……

这座充满古老魅力和现代活力的“青春古城”,正在着力提炼楼体历史文化元素,保护性修缮历史风貌建筑,丰富文化业态。

如今,浑河已成为沈阳城的绿化生态带、特色风貌集聚带,犹如一条玉带,静静地穿过整座城市,滋润着沈城大地,也滋养着两岸沈城儿女,是当之无愧的沈阳母亲河。一代代沈阳人,依傍着这条大河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黑土地上创造着文明和奇迹。

调研攻略已备好

请收藏

调研主题

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在沈阳城市段(东四环- 西四环)全长50 公里,经多年的治理建设,现已形成具有丰富业态的功能集聚区、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沈阳会客厅、具有高能级生态效应的城市绿色廊道。

调研重点

· 滨水区生态绿化与景观建设

· 滨水区体育运动与文化休闲功能提升

· 滨水区文化展示与漫道建设

交通建议

轨道交通:从K11 主会场出发,全程沿国际马拉松赛道骑行。

调研路线

K11 与盛京大剧院——秦开广场——五里河公园——国际赛艇中心——浑南市民公园——郎朗钢琴广场——和平体育公园——南京桥——云飏阁——沈水湾公园

调研点位介绍

(1)盛京大剧院

盛京大剧院是沈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总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外形酷似一颗钻石,主体建筑主要由1800座的综合剧场、1200座的音乐厅和500座的多功能厅三部分组成。

(2)秦开广场

秦开广场位于沈阳五里河公园。秦开广场上的秦开铜像,是为了纪念燕国名将秦开而设立的。秦开铜像的位置正好位于沈阳古城的中轴线上,沈阳故宫就位于它的正北方向。

(3)国际赛艇中心

浑河城市中心段平均河宽400米,单程直线距离10公里,是国内罕见的中心城区内天然水上赛道,被业内公认为“中国最美城市静水赛道”,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届国际赛艇公开赛。沈阳国际赛艇中心位于浑河南岸奥林匹克公园内,是集专业赛艇训练、大众赛艇培训、全民水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上运动中心。

(4)浑南市民公园

浑南市民公园总占地面积45公顷,包括3座气膜馆及7 块室外足球场和相关配套设施。其中最大的足球气膜馆建筑面积为9000多平方米,是东北三省唯一通过国际足联最高级别二星认证的室内专业足球场。

(5)郎朗钢琴广场

郎朗钢琴广场位于浑河南岸,修建于 2017年,由钢结构和先进创新材料建造而成,巨大的白色珍珠造型特质鲜明,又称“沈水河上的璀璨明珠”。郎朗钢琴广场是备受市民关注的沈阳市“一河两岸”第一个公益文化项目。

(6)南京桥

南京桥西幅桥1966年建设,东幅桥1997年建设,是沈阳现存最早的跨浑河公路桥之一。由于两岸交通需要,2023年开始改建,实现两岸立交全互通,新建两条独立净宽6米慢行桥,方便市民骑行、漫步。

(7)云飏阁

于2017年建成,整体为辽代建筑风格,组群建筑包括云飏阁及春花亭、夏雨亭、秋月亭、冬雪亭四亭,四个亭子按照辽代四季渔猎活动分别又名春水纳宝、消夏纳宝、秋山纳宝、坐冬纳宝。云飏阁建筑群还具有专业演出的功能,是“浑河岸交响音乐节”、“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等惠民演出文化活动的主舞台。

(8)沈水湾公园

沈水湾公园为大型滨水公园,设有康体娱乐区、生态观赏休闲区以及多个健身场地。近年来,公园栽植郁金香、百合花近万平方米,形成大面积的主题花海,并举办相应的赏花节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