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源 政策法规 2025沈阳城市专题-烟火盛京 正文

沈阳方城的前世今生,终于说清楚了!

2025-06-13 17:48 来源:沈阳发布

沈阳方城,系指以明清沈阳古城为基础,而形成的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区域。其源头可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战国——汉代古候城。

明清时期的沈阳方城,与当代沈阳街路相对应,南起南顺城路,北至北顺城路,西自西顺城街,东到东顺城街,其范围大致相当于明沈阳中卫城和清代盛京城。

●自汉代以来,沈阳城的城市功能多以军事防御为主,因东北地区在古代各朝多由少数民族控制,沈阳古城亦历经兴废。

●辽代,在古候城遗址上修建了沈州城;

●元代,将沈州城改为沈阳路。

●明洪武十九年(1386),设置沈阳中卫;二十一年(1388),沈阳中卫指挥闵忠对城垣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建,将城墙基础向四周扩展,形成明清沈阳方城的规模,并将旧土城改建为了砖筑城。城内东西、南北两条主要街路与四座城门相通,形成了“十字街”格局。东门为“永宁门”、南门为“保安门”、西门为“永昌门”、北门为“安定门”(明代万历年间改称“镇边门”)。

图片

明代沈阳中卫城

●后金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在北门即镇边门内兴建汗王宫,在沈阳中卫城十字大街中段偏东位置修建大衙门,即大政殿和十王亭等建筑。汗王宫至大政殿之间的街道,后被称为“通天街”。

图片

盛京城阙图局部(通天街示意图)

●天聪五年(1631),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期间,重新对城市进行了规划和改造,扩建城垣的四门为八门:“东向者,左曰内治(小东门),右曰抚近(大东门);南向者,左曰德盛(大南门),右曰天佑(小南门);西向者,左曰怀远(大西门),右曰外攘(小西门);北向者,右曰福胜(大北门),左曰地载(小北门)。”八座城门之内即为沈阳方城,使沈阳古城由原来的辽东卫城,晋级为古代都城。

图片

盛京城阙图

在清代沈阳古城之内,有八条主要街路将八个城门交错连接,形成沈阳方城内独特的“井”字型街道。在古城中心区域,是盛京宫殿——即现代的沈阳故宫,其正门大清门外,有文德坊和武功坊;牌坊之外的两侧,坐落着理藩院、都察院;在大内宫阙南面东、西两侧的大街上,对称排列着吏、户、礼和兵、刑、工六部衙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清初国家机构衙署设置。

●天聪八年(1634)四月初九日,皇太极将沈阳更名为“天眷盛京”,满语称“谋克敦”(Mukden,兴盛之城)。清迁都北京后,尊盛京为留都(陪都),并循往代留都之制续设将军镇守。

康熙十年(1671)至道光九年(1829),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帝曾十次东巡盛京,康熙朝在沈阳方城外围,兴建了八座关门和边城,形成内方、外圆的盛京古城格局。

此外在沈阳方城内,还分布有清初十一座王府;在沈阳故宫以北的大街上,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其中钟楼在福胜门内大街,鼓楼在地载门内大街。钟鼓楼之间为四平街,即后来的中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条商业街日益兴盛,最终成为闻名全国的商业街。

图片

盛京城钟楼

图片

盛京城鼓楼

随着历史变迁和城市功能的改变

沈阳方城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

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

逐渐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

有着近400年历史的沈阳故宫

是沈阳方城文化展示的核心

散落在城内各处的历史文化遗存

留在街巷中的历史过往

皆成为了沈阳城市记忆的闪光点

孕育出沈阳厚重、自信、大气、创新的

城市气质

调研攻略已备好

请收藏

调研主题

方城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是沈阳2300 年城市发展史的空间浓缩,是建城之始、人文之根、商贸之基。城内有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等价值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通过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地域特色、植入新兴业态,打造了古今呼应、主题鲜明的记忆场所,实现了“街区、景区、社区、园区”有机融合。

调研重点

· 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利用

· 城市文化传承中心导向下的“有机更新”

交通建议

轨道交通: 从K11 购物艺术中心出发,乘坐地铁2 号线至青年大街站,换乘地铁1 号线到中街站下车(A 口) 。

调研路线

汗王宫遗址-头条胡同-中街-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

全程约2.5 公里,建议步行调研

注: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需要购买门票

调研点位介绍

(1)汗王宫遗址

汗王宫遗址原为1625 年后金迁都沈阳后清太祖的居所。2012年,在北中街地块改造工程中发掘出该遗址,为坐北朝南的两进院落布局。2016年,改造为沈阳汗王宫遗址陈列馆对外开放。

(2)头条胡同

包括贾记头条、二条、三条胡同、广生堂胡同,是沈阳方城老胡同改造示范工程。标志性节点有邓公井、衔珠阁、芝兰台、旮旯院等,是以老胡同为载体,集美食、非遗、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城市休闲文化街区。

(3)中街

中街建成于1625 年,原称“四平街”,有“东北第一街”的美誉。2019 年以来,通过“U”型界面综合提升改造,打造为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

(4)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而后又经过了康熙、乾隆时期大规模的改建和增建,历时150多年。沈阳故宫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技艺,是汉、满、蒙、藏等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智慧结晶。

(5)张学良旧居

张学良旧居又称为“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主体建成于1916 年,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四个部分组成的建筑体系,与整个街区融为一体。各栋建筑风格各异,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