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缓解城市内涝:既要提高地下管网标准也要加强管理

2016-08-01 11:4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对于城市频繁内涝的原因,委员、专家们的意见不一,对于提高城市预防内涝的建议也各有侧重。

地下管网设计标准低,亟待提升

赵光育:对于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城市内涝,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地下管网设计标准过低。美国纽约排水管线建设参数是“10~15年一遇”的标准,日本东京是“5至10年一遇”的标准,而我国不少城市在发展初期“重地表、轻地下”,城市排水标准设计普遍偏低,部分城市的管网、箱涵等排水系统的口径还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标准建造。所以,应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投资,早期投资越大,标准越高,效益越明显;越晚,问题越多,投入越大。

林绍彬: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地下管网设计标准偏低,无法有效应对强降雨。应设立专项资金,对城市管网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未来规划应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设计标准,并强化落实。

提升管理水平,加强规划落实

徐境:有些城市确实在规划上不够科学,地下管网设计标准偏低,但不能一出现内涝就怪罪地下管网设计标准太低。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网设计标准已经有了明显提升。如果要求绝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网达到“50年一遇”甚至更高的标准,投资巨大,难以承受。遇到极端恶劣天气,特别是持续的强降雨,发达国家的城市也会出现内涝,我们没必要出了问题就归咎于管网。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市管理落后,现有的规划落实不到位。所以,应将重心放在完善灾害预警机制建设、防灾减灾部门协调、加强城市绿地规划以及提高居民防灾意识等方面。

许进:城市过度硬化是普遍现象,遇到区域性大范围暴雨,即使城市的排水系统足够大,由于无处可排,也会造成城市水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一般要求采用50年一遇的洪灾标准设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以巨大的初期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去应对未来50年内可能发生的问题,是否值得?是否可以考虑把设计标准降低到20年一遇,从而降低初期投资和后期维护成本,将节约下来的部分资金用于建立救灾基金并为居民购买保险,用于灾后的城市建设和对受灾市民的帮助,这样做的效果是否更好?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新质城乡空间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