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区域空气净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相结合,改善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东莞市环保局在茶山镇启动2017年全国首个开放空间大气修复试点。据悉,开放空间大气修复试点,在全国范围是史无前例的,是具有非常重要探索价值。
目前,该试点区域分种植区和集水区,针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VOCs和臭氧等主要污染物,采用细叶榕、竹节树、等超同化植物进行吸收,铺设矿物颗粒、喷洒微生物和酶制剂作辅助措施。当智能空气检测系统发现空气质量显着变坏时,会自动启动喷淋系统进行吸收净化,同化上述组合手段,改善该区域空气质量。据监测,即使不启动应急的喷淋设施,修复效果也相当明显,特别是PM2.5的去除率为48.4%,而臭氧的去除率超过50%,当开启喷淋设施后,PM10的去除率由开启前的11.6激增到29.2%.
东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开放空间大气修复试点,资金投入少,空间要求低,可以成为全市的示范样板。东莞可以结合城市规划及建设,在更多典型区域常识见缝插针,逐渐形成一个个带状绿色屏障,让大气污染物就近吸收净化,无处扩散,进而助力全市大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