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正文

栾晓帆: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产业园区“内涵式发展”

2025-08-06 13:55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深入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笔谈文章,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作者 | 栾晓帆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成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城镇化已由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推动城市工作重心从“建设投入”转向“治理投入”。这不仅是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产业园区规划必须回应的重大命题。

回顾过去十余年,产业园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流模式以低价工业用地供给、基础设施先行建设,吸引产业投资、创造非农就业;同时,通过居住、商业用地高价出让实现财政汲取和平衡。这种以土地增量开发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求在特定阶段有力地帮助不同城市、区域发挥自身禀赋嵌入全球制造分工,帮助我国成为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强国,同时也带动了巨量的城镇化需求。但是,上述园区模式也存在“产-城-人”分离和错配、产业创新乏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充分等问题。显然,这一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国家推进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迫切需要向“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型。

产业园区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必须主动完成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的战略转型。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重点在于三个“转变”:

一是产业发展需要由土地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过去依赖“以地谋发展”模式,今后要更加注重通过提升产业策划和服务水平,推动园区创新能力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

二是由“空间扩张”向“融合提质”转变。 园区不仅是产业集聚地,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要提高住房和公共服务的包容度,让园区成为“乐业”与“安居”协调互促之地,真正实践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是由“短期开发”向“全生命周期运营”转变。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治理投入”的要求,园区规划要更加注重长期运营、精细管理理念,通过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技术实现生态友好与经济高效的协同。

不仅要规划建设,更要长期运营、精细管理。通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手段,推进园区更新、空间再利用和智慧治理,实现生态友好与经济高效的协同。

唯有推动产业园区从传统开发逻辑走向治理逻辑,从土地依赖转向创新驱动,才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让产业园区成为“内涵式发展”的生动实践,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