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南京试点“城市双修” 让城市有机体更健康

2017-05-31 14:24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顾巍钟

原标题:南京入选“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修出好山好水补强城市功能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城市双修”),是住建部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展的试点,旨在治理城市病,改善环境质量,补齐城市短板。南京是今年19个试点城市中的特大城市,改造方案近日通过市规委会审查。

“城市双修”修什么、如何修,将给城市带来什么变化?记者采访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

生态修复,修出好山好水好风光

生态修复主要分山体生态修复、水体综合治理和工业污染地(棕地)整治。南京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办公室副处长方倩介绍,对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南京一直坚持不懈,矿山利用、棕地治理在国内先行先试,但对照住建部“双修”标准,还需“加力”和“加料”。

矿山治理中,南京已对沪宁、绕城等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的露采宕口整治复绿,原牛首山铁矿坑变废为宝,开发为大型文化遗址公园。按照“城市双修”要求,保护山体原有植被,重建植被群落,探索矿山遗址综合利用,南京接下来将继续整治高铁、城铁视野范围内的露天矿山,推进六合冶山地质公园、汤山矿坑公园等项目的综合利用。

水体整治是“城市双修”的难点。作为省会城市,南京不但今年要消除河道黑臭,还要系统开展江河、湖泊、湿地等水体生态修复,避免截弯取直,禁止明河改暗渠、填湖造地。根据南京水环境整治时间表,3年内建成区完成雨污分流,部分流域片区着手恢复水系自然生态,迈皋桥、仙林地区打开被覆盖的河道,南部新城将恢复秦淮河历史上的“S”湾。

燕子矶化工企业搬迁后,南京对小南化地块土壤修复,原来的工业地块变身居住用地。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南京四大工业片区企业搬迁后,退役场地都将进行污染排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并逐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今明两年重点推进原南京固碱厂、原煤制气厂二期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

双重修补,让城市更宜居更美好

“城市修补”主要在老城,一是空间修复,二是功能补充,前者是拆改有碍观瞻、影响人居环境的棚户区、老小区、老厂房,后者是补齐社区生活、市政配套等短板,让城市更宜居、运行更健康。

南京市建委负责人说,眼下南京推进的精致化建设整治,本质上就是“城市修补”:整治道路“空中蜘蛛网”,杆线合并下地等,目的是修复道路环境,增加生活空间。对照住建部“双修”标准, 老旧小区要完善照明、停车、二次供水等基础设施,符合条件的老旧建筑加装电梯,配套建设健身休闲、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十三五”期间,南京要完成1500万平方米棚改和936个老旧小区整治。

但从城市宜居来看,老城缺项远不止这些。南京市交通局局长陈雷说,拥堵和停车难是老城最大的短板,为此一方面要打通断头路,完善支路网;一方面要配建公共停车场和公交场站。方倩介绍,今年南京规划建设韩家苑、天妃巷等41个城市“微公园”,更新尚书巷、王府园等11个小广场,既方便市民休闲,也敞开公共空间,为拥挤的城市“透气”。

为推动城市双修,南京规定主城内5000平方米以下地块不再用于商业开发,规划为绿地、公共配套或市政设施项目。住建部也鼓励低效用地开发,老旧工业区、老建筑改造再利用于文化、体育、养老和创意产业。

吐故纳新,让城市有机体更健康

“城市生态、空间修复与生活、服务功能补强,就如同鸟的双翼、硬币的两面。”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叶斌说,水环境整治中河道蓝线恢复,矿山复绿后空间利用以及棚户区、老厂房的改造,为城市配套和都市产业发展腾挪空间,而新功能、新产业的注入,又让城市吐故纳新、宜居宜业。

秦淮区水系丰富、因水得名,该区在内秦淮河整治中通过控源截污、淤泥清理修复水生态,还恢复滨水岸线、河道蓝线规划“水系流域花园”,结合各分支历史渊源,挖掘南唐、东吴和明清主题建成十几个滨河游园。白云亭原来是南京最大的“菜篮子”,人流嘈杂、环境脏乱差,搬迁后对2.5万平方米大市场进行改造,设有图书馆、展览馆、休闲吧和舞蹈房,摇身变为河西北部文化艺术中心。

但从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来看,“见缝插针”“拆东补西”式的修补尚有先天不足。南京老城区游园绿地偏少,对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规划要求,见缝插绿难以均衡布局。而按照每5000至1万人配置一个基层社区中心、3万至5万人配备社区中心的城市规划要求,主城很难实现,更何况城市还有铁心桥、西善桥这样大面积的“锈色地区”。即便是南京地铁一号线通车已经十几年了,可就在铁北地铁红山站下、北十里长沟边,还有城中村待改造。

“城市就像生命有机体,有机更新是一种常态。”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对老城来说,需持之以恒更新改造;但对大的片区改造、新城建设来说,还是整体征收、系统建设为宜,避免“吃肉吐骨头”。比如南部新城,一次性征收红花―机场地区10多平方公里,正按照以人为本、海绵城市、智慧新城理念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中华门外地区,整体拆迁了秦淮河至纬七路高架间淹水片,从容“填空”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越城天地等文旅项目,形成南京重量级“门外旅游板块”。“所以城市既要以‘双修’补上历史欠账,更要总结经验教训,建设中做到不再增添‘历史欠账’。”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如何看待“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