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广州全面布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2016-08-05 08:5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黄少宏 张西陆 黄伟 刘怀宇 陈景收

广州全面布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将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

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广州的城市定位明确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在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的背景下,作为中国超大城市及中国经济第三城,广州如何深化和提升城市发展战略,为巩固和提升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提供强力支撑,引发各界关注。

实施“枢纽+”战略,强化国际航运、航空及科技创新三大枢纽的功能;做好珠江大文 章,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打通发展“大动脉”,完善大交通网络体系和城市信息网络……4日开幕的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上,公布了广州加快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加强版”。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加速,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产业网络、创新网络、人才网络逐步完善,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扩散,枢纽带动力和网络连通性直接决定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将凸显广州城市特征,强化城市功能,发挥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在全球城市体系和全国城镇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键词:三大国际战略枢纽

形成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中远海运散货总部落子,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落户,思科中国创新中心总部设立……今年以来,广州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建设捷报频传。

当前,广州正立足南沙新区、广州港,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基于白云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立足城市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同时,重点建设广州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及一批功能区,形成枢纽型网络城市中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重要支撑节点。

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地位更加凸显:不仅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强大吸附器和辐射源,既面向国内,更面向国际。广州将实施“枢纽+”战略,举全市之力建设三大枢纽,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一组数据描绘出三大枢纽的发展蓝图:做强现代航运服务业,力争2020年外贸班轮航线超过100条,货物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箱;发展航空高端产业,力争2020年国际航线达到150条,旅客吞吐量超过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50万吨以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

未来,广州将科学布局建设城市空间的枢纽与节点、网络与连接,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

关键词:大交通网络体系

到2020年城市轨道超520公里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广州要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对此,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以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系统推进国铁、地铁、城际轨道、高快速路网建设,实现对外高速通达、对内便捷互通,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体系。

外联方面,推进铁路枢纽建设,优化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等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形成以大田集装箱中心站为核心的空铁联运、海铁联运、陆铁联运的铁路货运枢纽。拓展铁路战略通道,推动建设广汕客专、京九客专广州联络支线、广湛客专、深茂铁路广州段等国铁干线。

内通方面,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广清城际、广佛环城际、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广佛肇城际、中南虎城际等重点项目,重点建设南北向城市轨道交通走廊,加快地铁11号线、18号线、22号线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

不仅是交通“大动脉”,信息“大动脉”也将全面打通。广州是我国三大通信枢纽之一,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计算能力排在世界前列。下一步,广州将强化国际信息枢纽功能,建设完善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关键词:一江两岸三带

打造30公里精品珠江

广州珠江穿城、水网密布,中心城区的930公里水道和231条河涌是极其宝贵的资源财富。如今,以珠江为天然轴线,推进实施沿江布局和开发建设,成为广州的主题。

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三十公里精品珠江”呼之欲出:从白鹅潭到广州大桥的西十公里,形成展现城市历史风貌的滨水长廊;从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端的中十公里,形成展现大都市魅力的岭南水岸;从琶洲岛东端到南海神庙的东十公里,形成展现开放活力的现代化港城。

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这一“黄金三角区”,将分别建成企业总部、国际金融、科技创新高地。

珠江为轴布新局,山海呼应塑风貌。广州将按照依山、沿江、滨海的脉络,从北至南形成三个风貌区,彰显广州城市特色。

其中,北部地区突出山体森林的生态风貌,保护成片农田、生态公益林区、森林公园、水源地等自然空间;中部地区突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严格控制珠江沿岸的城市开发,保护城市肌理,根植岭南文化,建设古今相融、中西合璧的活力街区;南部地区突出滨海新城风貌,科学规划生产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

关键词:南沙副中心

1小时到达珠三角主要城市

此次全会,南沙被赋予“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南沙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叠加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战略机遇,拥有区位优越、生态良好、制度创新等优势,具备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基础和条件。“要抓住机遇,科学规划,把南沙建设成为广州发展的未来。”

南沙城市副中心建设将全面提速。建设南沙连接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体系,实现半小时内直达中心城区,到达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邻近城市,1小时内到达珠三角主要城市。精心规划建设南沙港、明珠湾、南沙湾、蕉门河中心区等7个自贸区功能区块,有效对接港澳地区和广州中心城区功能。

同时,广州将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发挥广州作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

关键词:建设支撑手段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必须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会提出,着力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划实施的强制性、规划管理的系统性,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有序更新,提高城市建筑质量,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完善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创新城市基层治理,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坚持公交优先,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现代文明素养。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如何看待“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