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一带一路”在共建共营中向共赢延伸

2015-09-14 11:00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 傅云威 参与记者 韩冰、邓茜

以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契机,围绕“一带一路”话题的探讨连日来不断升温,促进人们不断深化认识“一带一路”内涵、战略意义,并客观看待中国经济特性、国际角色定位。这让人们愈发相信,“一带一路”必将在共建共营中向共赢延伸。

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也是这一倡议的积极践行者,这一倡议饱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契合了中国的国家定位,呼应着全球市场深刻变化和调整。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旧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科技革命和新经济增长点尚在酝酿。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国际开发合作游戏规则,引入更加系统、广泛、普惠的新型合作机制,是打破僵局、赢得新增长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在全球价值链条上,如今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中间之国”,其独特优势在于,上能与最尖端的技术资本要素对接,下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合作,联通高、中、低端资源和市场。

就是说,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而这个角色绝不止于基建领域的架桥铺路,而是利用自身独特优势,承上启下,破除梗阻,打通上下游资源,联通高低端市场,提高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效率。

正是出于对全球经济新格局和中国定位的敏锐判断,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外界广泛认同。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认为,当前发达经济体应与发展能力弱的国家开展结构改善性的项目,以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拉紧彼此经济关系。“这方面可以参照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他说。

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之于世界经济的效用在于:中国可借助“一带一路”,发挥自身在技术消化与创新、投融资、产能合作、编织自贸网等方面的新优势,与所有致力于合作共赢的国家一道,消磨全球市场诸多壁垒和门槛,创造无穷商机,弥合发展鸿沟。

显然,“一带一路”的效用不限于一隅,而是全面系统工程;“一带一路”不单服务特定群体,而是提供普惠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由中国提出,却奉行开放原则,具备强大兼容性。

对此,德维尔潘建议,欧洲“容克投资计划”可在“一带一路”计划框架下,用于非洲等地区的第三国,在金融保险、银行、证券市场等领域,加强监管和开展示范性合作。

全球造船和海运领域专业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研究服务公司总裁马丁·斯托普福德认为,“一带一路”将带动中亚经济提升,推动东南亚、南亚沿线海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亚洲海事网络深度发展,欧美经济会从中收益,造船业等行业也有利好。

人们看到,在众多国家支持下,“一带一路”正在共建共营不断延伸,为世界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非洲的荒原、在东南亚的沼泽,中国基建企业常常承担了发达国家同行不愿或不能承担的急难险重工程,正让昔日“出门难、运输难”的地区受益于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造福当地经济,惠及所有投资者。

在长三角、珠三角,中国制造蕴含外来资本、技术要素,中国产能集聚多国产能精粹因子,让昔日对先进技术设备“用不起,不会用”的穷国,成为众多“高大上”装备的主人。

在合作开发和金融治理领域,中国携手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力打造亚投行等新型投融资机制,其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有望让世界的钱转起来,大家的事办起来,有效缓解发展中国家“贷不起,还不上”的困境,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实质性支持。

“一带一路”的提出,基于中国独特的国家定位和务实的合作精神,却聚合了众多经济体合作共赢的意愿,这使得“一带一路”具备了联通五洲、沟通世界的力量和现实的可操作性。今后,渐入共建共营佳境的“一带一路”,必将有效促进开发合作、优化全球价值链,增进国际合作共赢,这将是世界之福。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公交化”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