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东营中心城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摸清城市“动脉”

2014-11-20 16:50 来源:黄三角早报

11月4日,东营中心城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评审会议召开。专家组对东营中心城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验收评审。这标志着,该项目自2013年3月启动以来,现已完成建设任务,达到最终验收条件。在听取专家意见后,系统仍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中心城地下管线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中心城区的地下管网就会像“人体经络图”一样,清晰地呈现出来。

总探测长度9520公里 包含九个子系统

记者从东营市城建档案馆了解到,东营中心城地下管线普查范围东起东八路,西至西六路,南到海河路,北至北外环。普查历时16个月,查清了西至西二路,南到南三路,北至北外环,总面积36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各类地下管线9520公里,共探查管线点379250个(包括地下明显管线点184207个、隐蔽点195043个)。对普查区域内的主次干道两侧的供水、供电、排水、热力、通信、有线电视、人防、传输、路灯、交通信号灯、监控、输油和输气等36种地下管线工程,查清了其平面位置、埋深、管径、走向、性质、材质、权属单位等,建立了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地下管线档案管理、CAD查询和编辑、电子报批、三维虚拟与应用、共享发布、地上三维数据建模等9个子系统。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体,那现在我们就掌握了这个人体皮肤下的血管、经络的具体位置、长短粗细等具体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在为这个人体做一些检查、手术时,就不会误伤到一些经络。”城建档案馆高馆长告诉记者,该系统的误差级别精确到厘米,“以地下综合管线三维虚拟现实子系统为例,它形成的是一个三维的管网图演示,通过这个系统的演示,我们能够直观看到城区某一个路段地下的各种管网的情况,每一种管网用一种颜色的线表示,把埋在地下的管网信息呈现在我们眼前。地下多少米,有多少管道,管道多粗、什么材质,通过我们的系统都能查到。”

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将彻底改变地下管线信息底数不清和管线施工混乱的现状,实现了中心城地下管线信息网络化管理,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信息资源和技术平台,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为中心城可持续发展及减灾防灾提供依据。可以说,系统投用以后,城市里的工程、施工将如一张地下网络图中,城市里的“拉链路”将会逐渐消失。

盘根错节 一路口地下管网十多种

据工作人员介绍,东营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是地下管网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国内其他城市,一个路口的地下通过十几种管线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本次普查工作中,不少区域我们使用地下管线探测仪来完成,不破坏上层的道路,来获取地下相关的信息。”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普查上来的信息整合,通过系统演示出来的地下管网情况十分复杂,“胶州路和府前大街路口,我们看似一个普通的路口,在演示中我们发现,仅南北走向的管线就是十几根,这还没有算东西走向的。”城建档案馆工作人员李明介绍,“把城市比作人体一点也不夸张,地下的管网分布与我们人体皮肤下的循环系统一样,盘根错节。”

目前中心城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项目成活完成后,整个城市的地下脉络图将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系统里,“目前运行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机房已经建设完成,硬件采购也在上半年完成。这个系统经过专家组验收后提出的相关意见,正在进一步的升级完善当中,预计本月即将正式投用。”李明介绍。

据了解,随着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完成,也为东营市以后的信息化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目前相关使用和城建规章制度也正在制定,未来城市工程的启动需要来我们这里查询相关的地下管网信息,同时,一个工程建设完成后,我们也会将新的管网系统更新到这个大的系统中。这样将大大减少一些施工对地下管网产生的‘误伤’,减少损失。”高馆长介绍。

目前,完成的是城市主要干道及公共区域的一些地下管网信息整合,接下来,地下管网普查工作还将进一步推进到机关、单位、院校、以及住宅小区。“现在的主要脉络已经梳理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将逐步扩展到每一根毛细血管。”高馆长说。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里的“公交化”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