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北京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综合感知模型库“万象”

2024-05-21 15:14 来源:新京报 作者:记者张璐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5月21日从北京市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综合感知模型库“万象”,目前可识别植物5800种、动物330种、鸟类1200余种、昆虫80多种,准确率达85%以上。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彭强介绍,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2种,维管束植物2088种,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北京“生物多样性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奠定了绿色生态基础。

北京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之上,两大山脉五大流域为基底的自然地理格局和独特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鸟类多样性。全市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生态涵养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为鸟类营造大尺度、高品质栖息环境;在开展鸟类等野生动植物的调查监测、科研合作、疫源疫病防控以及打击非法猎捕和经营利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全市共有鸟类519种,占中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鸟天堂”。

北京调查全市迁徙候鸟,明确数量分布信息,分析物种分布范围变化、种群动态变化、栖息地生境变化及主要威胁因素等,并对相应的指标、因素进行评估,为候鸟迁飞保驾护航。

为更好地监测和保护生物资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利用视频监控、红外相机和花伴侣拍照识花等手段,不断采集植物、野生动物、鸟类等物种多样性数据、物候数据、病虫害数据,结合生态资源监测、野生动物保护、植物养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园林绿化业务场景,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综合感知模型库“万象”,有效解决生物监测数据“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等难题,显著提升了首都野生动植物和病虫害智慧感知监测能力,探索构建了智慧园林管理建设新模式。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有温度的社区与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