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从“网红”到“长红”,这些城市如何留住“流量”?

2024-05-21 14:50 来源:京报网 作者:记者 陶媛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近两年,山东淄博的“烧烤滋味”、广西柳州的“香气蛳溢”、黑龙江哈尔滨的“冰雪奇缘”、甘肃天水的“热辣滚烫”……一批城市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网络上走红,掀起一股网红城市文旅热。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网红城市纷纷交出亮眼“成绩单”。那么,在抓住曝光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这些文旅目的地如何将“流量”转化成“留量”,让“头回客”成为“回头客”呢?让我们一起跟随卫星镜头,揭开网红城市的潮流玩法,解析文旅产业在消费市场跑出的“加速度”。

“进淄复烤” 山东淄博的碳炉继续红火

从去年的进淄“赶烤”,到今年的进淄“复烤”,淄博烧烤的碳炉继续红火,“五一”假期城市客流量再度迎来高峰。烧烤,成了淄博乃至山东吸引客流的金字招牌。企查查数据显示,山东现存烧烤店4.57万家,其中淄博现存3059家,在山东省排名第七。截至2024年3月31日,烧烤相关存量企业达4.45万家,比2023年同期上涨7.83%。

淄博烧烤凭什么继续火?靠的是持续练就的社会治理“内功”。“经过一年摸索,我们建立了分级安保制度,日进客量5万以下、5至7万、7至10万、10万人以上分别启动不同级别安保响应。”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区分局体育场派出所教导员董文胜介绍,张店区街道、城管、应急、市场监管、燃气、电业、卫生防疫等单位各司其职,及时处置各类问题。同时,淄博市市场监管局加大了食品安全抽检快检力度、淄博市商务局建立了“烧烤+”行业规范……各部门合力建设的长效机制,让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淄博的“复烤”热度自然能够越烧越旺。

“实力宠粉” 广西柳州凭“食”力出圈

嗍一碗粉,游一座城。今年“五一”假期,宝藏柳州再次凭“食”力出圈。马蜂窝大数据显示,靠着螺蛳粉爱好者们的热情,柳州以180%的热度涨幅荣登“五一”小众美食目的地榜首。而在今年3月中国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3年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品牌项目中,柳州螺蛳粉进入快递业务量破亿的项目榜单,位居第三。这是柳州螺蛳粉继2021年、2022年之后,第三年快递业务量超过1亿件。

除了打造独具特色的“国民美食”IP,柳州还在5月17日启动2024年柳州文博旅游艺术月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表演、文化展示、旅游推介、文化旅游惠民活动等形式实力“宠粉”,在丰富文旅消费的同时,让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进一步了解柳州、爱上柳州。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旅游是异地的生活方式,目的地城市和乡村要向市场释放更多的善意和温暖,以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现代商业环境留住游客。”

“冰雪奇缘” 黑龙江哈尔滨迎四季长红

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冰雪旅游带动黑龙江哈尔滨火爆“出圈”。从冻梨摆盘到教堂蛋糕,从烤地瓜配勺到豆腐脑撒糖,哈尔滨对外地游客的“有求必应”,被不少网友戏称为“讨好型市格”。在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处处长刘雪林看来,这场“尔滨”与全国人民的“双向奔赴”,可以用8个字来总结——“何以‘尔滨’?唯有真诚。”

那么,冬季之外的哈尔滨,是否还能继续火爆?这个“五一”假期给出了答案。哈尔滨交通集团通过推出“美食+旅行+文化”跨界融合主题巴士,让游客在品尝红肠、格瓦斯等美食的同时,邂逅流动的城市风光。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5月1日发送旅客52.4万人次,创今年单日客流量、历史同期单日客流量新高。全面提升的地方文旅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共同构建了这座城市的“讨好型品格”。刘雪林表示,哈尔滨已提前布局筹划“超长避暑季”,“25度的‘尔滨’诚邀四海宾朋,来赴夏日之约。”

“热辣滚烫” 甘肃天水文化地图频上新

最近,一碗麻辣烫,让秦岭脚下、渭水之畔的天水跃升全网话题“C位”。据统计,“甘肃麻辣烫”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点击播放量超过10.5亿次,在小红书平台的相关笔记超过3万篇。这场“味蕾游”不仅掀起了天水的文旅消费热潮,还让当地服务业持续“热辣滚烫”。天水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8.15亿元。

在接住“泼天富贵”的同时,天水也在积极借助“网红”模式打造旅游品牌IP,形成长期稳定的游客吸引力。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星杰认为,很多人因为麻辣烫来到天水旅游,但最终会被天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吸引。“始于寻味,兴于游玩,成于文化。”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等五大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民俗民间文化,才是天水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关键所在。

“文化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经历了快餐式的消费旅游之后,人们最终还是会慢慢回归到深度的文化体验上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吕宁表示,不断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以游客为中心,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尤为必要。网红城市要将自然风光、非遗民俗、美食文化、地域特色等元素与旅游跨界融合,不断上新潮流玩法、解锁丰富体验,才能将一时的“爆红”转化为恒久的“长红”。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有温度的社区与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