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获批,他们松了一口气又卯足一股劲儿

2023-12-04 15:23 来源:规划中国

640.png

中规院上海分院专访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全国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跨行政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它的编制不仅克服了很多挑战,也为其他地区编制和实施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近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频率专访中规院上海分院城市规划师朱碧瑶和刘昊翼,讲述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故事。

Q:两位都是从什么样的契机加入到规划编制团队的?团队建立起来后,你们各自的分工是怎么样的?

朱碧瑶:2019年初,在我们院正式开始介入这个工作之后就加入进来了。我的专业方向偏宏观战略研究,在最初研究阶段,更多接触一些关于产业创新方面的内容。在示范区谋划之初,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里的产业能级总体上不是很高,模式也相对传统,从企业现状来说,布局上比较零散、低效,甚至还有很多闲置企业和污染企业。

我们发现这些现象后,结合当时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聚焦空间、门槛性、机制性的设置,从如何定一个门槛以及提出一些关于机制上的创新两个方面入手:

1.在产业管理方面,针对城镇开发边界内外不同现状的产业区域,尽量去引导,同时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存量地区发掘新动能、引入新主体的机制。

2.在空间模式方面,强调“研”“学”“产”协同布局,期待培育一些风景中的新经济。通过整合存量园区、产业社区资源,重点植入龙头型的机构、共享性的平台和引领型的创新企业,逐步建构一个高效协同弹性布局的创新共同体。

在实施中,两区一县各自在打造产业创新的示范片区,包括青浦的西岑华为科创中心、吴江的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的祥符荡创新中心,高水平的创新就业载体建设和高品质的空间环境配套,进一步带动高端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同时依靠这种动力撬动城镇社区的存量更新。

2.png

青浦华为科创中心

3.png

吴江高铁科创新城

4.png

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

刘昊翼:我负责的跟历史文化相关,两区一县在产业上相对上海来说偏弱,但在历史文化方面,它反而是个高地。

从整体空间上看,示范区是江南古镇的近邻圈,周围分散着非常多的古镇,包括朱家角古镇、震泽古镇、西塘古镇、周庄古镇等。从分布数字来看,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6个历史文化镇村、13片历史文化街区、48个高等级文保单位。我负责挖掘和塑造示范区的历史文化。

5.png

朱家角古镇

Q:在编制规划的过程当中,做了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环节跟大家分享一下?

朱碧瑶:作为技术统筹和牵头的团队,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时间花在了协同上。一方面规划涉及到三级八方的参与,另一方面规划有国家战略要求,我们需要在这样一个空间中进行落实。

规划涉及到两省一市,各地都会有一些资源统筹的要求。在工作架构上,最初我们采取工作专班的模式,由各地的自然资源规划局协同一些相关部门组织沟通会,明确共同的愿景、目标和建设标准。

先明确一个大方向,在大的行动框架下再去考虑具体谋划实施哪些项目,打通哪些瓶颈,具体内容交给地方去实践、交给时间去见证。我们的核心是搭一个大家可以共同讨论的平台,把专家、公众的意见都拿出来在这个平台上公开讨论、互相取经、互相借鉴。

Q:从人文的角度去思考规划的话,一般具有独创性、个性化,是否有不同的考量?

刘昊翼:刚才碧瑶谈的这些,我总结一个关键词叫“协同”,那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开放”。在人文方面,我觉得重要的是挖掘,我们带着开放的心态去挖掘示范区的特色。

普通老百姓可能觉得示范区古镇都长一个样子,都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我们就需要去挖掘它们的不同,把它们各自的美更好地进行展示。以前编规划可能只需要政府和技术单位推动,这次我们以一种开放的态度邀请更多专家一起参与进来,包括由清华大学吴唯佳教授、同济大学周俭教授、东南大学段进院士各自领衔的三个大学团队,提出了非常多好的理念。

在人文方面,提出是否能够通过大运河、历史水道等,把这些古镇联系起来。先让古镇之间建立起联系,再去挖掘其各自的特色,打造古镇同盟。比如西塘古镇,重点吸引年轻人,举办汉服节;朱家角古镇,重点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古镇各自都有特色,且都错位开,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6.png

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范围图

Q:串珠成链特别不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最大的突破又是什么?

朱碧瑶:示范区谋划之初,我们就解读到两个最关键的命题:一个是生态绿色,这是基本理念和导向的问题;另一个是跨省域一体化,这是机制设计的问题。

生态绿色最核心的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总体来看,示范区整体蓝绿空间比达到近70%,水面率也在20%以上,水体形态丰富。基于示范区整体水文特点和早期农业围区防洪灌溉的格局,保护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是对生态系统谋划的重中之重。为促进湖荡河网联通、活水畅流,提升水系统自净能力,规划提出建设清水绿廊、实施小流域治理、水体岸线联合治理等理念,让高颜值的滨水空间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彰显。

近几年,示范区对水系统治理进行了大量投入,成效显著。例如太浦河的清水绿廊沿线,近几年拆除了很多违建,并进行水生态的系统治理。对散乱的码头、低效的空间,进行取缔和拆除。岸线沿线22万多平米的水源涵养林,基本初具规模。水环境提升了,开始新兴各种水上运动、户外运动,好风景带来新经济。

刘昊翼:两省一市有各自管理的边界,如何实现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从国家层面来看都是做得最好的。

规划中提出几个创新,一个是土地一体化管理。制定跨区域统筹用地指标,形成统一的项目准入标准,一起动态管理项目开展情况。在“规、建、管”全生命周期内,以一个相同的标准,以一种共进、共治、共管的态度去做项目。

规划提出“一点观江南意象,三园显水乡基因”理念,“一点”即示范区原点——水乡客厅,在这个点共同发力形成示范;“三园”即让三地各自展示水乡基因特色,包括水乡湿地、桑基鱼塘、江南圩田。既在一个共同的点上发力,又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共同前进。水乡客厅设计和规划阶段已经完成,下一步就要进入建设,相信建成后又会成为一个新的网红打卡点。

7.png

水乡客厅意象图

Q:规划获批后,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从最开始的编制到最后获批,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朱碧瑶:2020年,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进入到成果打磨、形式和内容与最新要求衔接的阶段,等待国家层面批复。2021、2022年后,频繁和自然资源部进行动态衔接,然后打磨。我也承担统稿工作,在我电脑里,有接近100稿的改动。最终规划被批复了,努力没有白费,非常开心。

刘昊翼:对于我们技术团队来说,以前的规划更多追求量的增长,此项规划更多关注品质的提升,生态优先这种理念,往后应该会形成一种新的共识。这种新的理念是很大的转变,也是进步,让团队感受颇深。加入这个项目,有苦有累,但个人成长迅速,方方面面都有提升。

Q:在示范区还未挂牌前,你们就开始在做前期筹备工作了,聚焦示范区近年来的发展,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朱碧瑶:前一阵我们单位组织去示范区采风,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城乡等值化发展,这是示范区的突出亮点。规划中提出结合城镇村共荣的格局特征,延续江南水乡的特质,打造水乡单元。水乡单元大概是10-15平方公里,通过镇区去辐射周边的美丽乡村,统筹新的功能业态的布局,组织必要的公共服务。

现在,一些老镇村正在焕发新活力。比如青浦的金泽古镇,它依托“六老”,即老桥、老树、老庙、老房子、老手艺、老居民,引入儿童游乐、艺术素质拓展等新活动;岑卜村开始发展国潮文化,设立一尺花园等小资的网红打卡地。理想的水乡在引入市场活力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周边居民平衡获得感,使热度可持续。

刘昊翼: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人变多了。我自己就住在示范区里,21年刚搬进去的时候,感觉周边相对荒凉,人比较少,但现在有很多地产项目、商业项目正在涌入,年轻人变多了,人气起来了。地区发展有活力,能带来消费,才能长久地繁荣下去。

8.png

金泽古镇

Q:示范区这一块试验田是“无人区里闯新路”,但这个新路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后期可以赋能到更多、更广的区域。松了一口气之后又要卯足一股劲儿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朱碧瑶:近期在做一个水上示范区的专项谋划,包括蓝道、水上特色交通、水文化、水景观等一体化塑造,在原先把水治理好的基础上,再去实现一些更多的突破和亮点。

刘昊翼:重点在服务于这个项目的落地,规划绘就了一张蓝图,最终这张蓝图还是要落地,建成具体的项目、给居民生活带来变化,这是最重要的。

蓝图变美景

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让我们一起期待

更美好的示范区

本文转自:规划中国;来源:上海电台长三角之声.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