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公元前 316 年) 张仪并蜀,始设蜀郡领蜀国旧地,设成都县,治在成都城。前 311 年,张仪与张若仿京城咸阳建制筑成都城。据《华阳国志·蜀志》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其中,成都以大城为民舍和郡县治所,以少城为官府商肆区,南城垣外郫江、检江并流。至此成都23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迁。据北宋赵抃所著《成都古今集记》载“仪筑楼”,“然亦顺山之形,以城势稍偏”形容当时顺山、顺主导风向,确定了城市北偏东35度的中轴线。在历史长河中,成都城市更迭,道路更新,但这样的主干路网方向仍在大城区域延续至今。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谓之“天府”。
秦代创筑大少城图
汉
两汉时期成都城极力拓扩,为汉时“五大商业都市”之一。汉武帝元鼎年间建立城之外郭,开有十八座城门,“一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形成了成都城址和城 市街道的基本格局。这一时期成都人口川西平原的30%,“市廛所会,万商之渊”,成为仅次于京城长按的第二大城市,遂有“列备五都”的美誉。西汉时期,成都丝织业盛况空前,设置锦官,其办公处所日后被称为锦官城,这是成都得名“锦城”之始,是丝绸之路核心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城西南的“车官城”是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汉代少城西南发展图
隋
隋代时期,是成都城市格局从秦代建成以来,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隋代蜀地人口大量集中于成都,蜀中成为隋代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隋城北部建有蜀王府第,南部则为官廨民居建筑,城内道路纵横交织,十分规整。继后蜀王杨秀对成都城进行改造和扩建,扩建沿成都城的西、南两方进行,扩展的城垣长度达10里之多。这次筑城取土中,造就了“一过一销魂”的摩诃池。
隋代都城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