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27份)

城市更新(52份)

乡村规划(70份)

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42份)

城市设计(44份)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52份)

城市生态规划(36份)

住房与社区规划(29份)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43份)

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35份)

规划实施与管理(47份)

城市交通规划(31份)

小城镇规划(17份)

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20份)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12份)

城市工程规划(8份)

风景环境规划(8份)

山地城乡规划(6份)

详细规划(10份)

  • 上海、宁波舟山在中国航运网络的角色识别

    作者:蔡通

    上海、宁波舟山在中国航运网络的角色识别
  • 多层次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测度及其优化研究

    作者:陈丹阳、栗梦悦

    多层次视角下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测度及其优化研究
  • 古渤海国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识别与优化——基于资源评价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作者:陈曦、冷红、马彦红、袁青

    古渤海国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识别与优化——基于资源评价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中国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作者:陈运

    中国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 基于易获数据的城市群发展格局识别方法探究

    作者:邓秋池、周宏庆

    基于易获数据的城市群发展格局识别方法探究
  • 江苏省外向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

    作者:杜文瑄

    江苏省外向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
  • 山东省土地经济密度时空演变

    作者:付安琪、渠鑫健

    山东省土地经济密度时空演变
  • 基于试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探索——以云南省腾冲市为例

    作者:付文静、李铎、胡毅

    基于试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探索——以云南省腾冲市为例
  • 基于多维敏感因素识别的脱贫地区返贫风险评估:逻辑、路径与特征——以贵州为例

    作者:耿虹、熊章瑞

    基于多维敏感因素识别的脱贫地区返贫风险评估:逻辑、路径与特征一—以贵州为例
  • 上海市创意阶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郭豆豆、武前波

    上海市创意阶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CLDS2014、2016年广东数据

    作者:何周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进城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CLDS2014、2016年广东数据
  •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群经济联系格局及优化建议——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作者:黄建中、刘雨晗、王军力、李子豪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群经济联系格局及优化建议——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探究

    作者:黄雅哲、张梦晓、胡佳慧、王睿

    京津冀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探究
  • 云南省道路密度空间分异与聚落分布耦合关系研究

    作者:孔垂锦、郑溪

    云南省道路密度空间分异与聚落分布耦合关系研究
  • 全球化下长江经济带开放特征与网络研究——基于外资企业的价值区段与关联网络

    作者:李帅、徐辉

    全球化下长江经济带开放特征与网络研究——基于外资企业的价值区段与关联网络
  • 消费者行为影响下西安市小寨商圈大型零售商业空间变化研究

    作者:李小林、陈晓键、汪海洋

    消费者行为影响下西安市小寨商圈大型零售商业空间变化研究
  •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共同配送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一凡、李泽慧、赵桐、刘晓明

    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共同配送可行性研究
  • 基于居民活动的上海空间结构网络特征研究

    作者:李志鹏

    基于居民活动的上海空间结构网络特征研究
  • 基于新闻共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网络的识别与分析

    作者:林彤

    基于新闻共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联系网络的识别与分析
  • 中心城区产城空间关系特征研究——以扬州、宿迁、徐州、苏州为例

    作者:林允琦

    中心城区产城空间关系特征研究——以扬州、宿迁、徐州、苏州为例
  • 科学新城适宜性空间优化研究——以怀柔科学城为例

    作者:刘恋、邵明、张云路、李雄

    科学新城适宜性空间优化研究——以怀柔科学城为例
  • 夜间经济集聚区功能业态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作者:刘前媛、范梦雪、徐本营

    夜间经济集聚区功能业态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 成长期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划定方法探讨

    作者:刘诗琪

    成长期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划定方法探讨
  • 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的城市群发展类型研究

    作者:刘思涵

    城际人员流动视角下的城市群发展类型研究
  •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市边缘区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马俊杰、李翅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市边缘区发展路径研究
  • 基于全球城市区域的区际信息流连通度探讨——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作者:马晓菡、王柳樱

    基于全球城市区域的区际信息流连通度探讨——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 区域高质量一体化视角下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作者:石卉楠、汪毅

    区域高质量一体化视角下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 武汉“1+8”城市圈培育状态识别和边界范围修订研究

    作者:唐楷

    武汉“1+8”城市圈培育状态识别和边界范围修订研究
  • 人群使用视角下的南京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研究

    作者:王秀梅、施雯

    人群使用视角下的南京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研究
  • 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方法探讨

    作者:张伟铭、张永雄

    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方法探讨
  • 基于共建共享原则的长株潭城市群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作者:谢凯、黄强、李仁旺

    基于共建共享原则的长株潭城市群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 面向产城融合的开发区产业-空间协同转型规划策略——以苏州高新区为例

    作者:徐家明、雷诚、葛思蒙

    面向产城融合的开发区产业-空间协同转型规划策略——以苏州高新区为例
  • 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国土空间响应机制研究——以欠发达地区为例

    作者:许丽君、李超

    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国土空间响应机制研究——以欠发达地区为例
  • 双循环背景下湖南省创新空间格局的构建

    作者:杨宇民、胡亮、廖婧茹、郑华、左苏华

    双循环背景下湖南省创新空间格局的构建
  • 双循环背景下成都市构建半导体产业生态圈的空间响应和规划策略

    作者:余蕾

    双循环背景下成都市构建半导体产业生态圈的空间响应和规划策略
  • 世界人居大会议程的历史演进、时代要求与我国规划的应对策略

    作者:张晨

    世界人居大会议程的历史演进、时代要求与我国规划的应对策略
  • 美国特别区用“条状规划”织补“块状规划”

    作者:张艺缤

    美国特别区用“条状规划”织补“块状规划”
  • 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立、张云飞、彭千芮

    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生态韧性交互特征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作者:张志琛,林樱子,彭翀

    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生态韧性交互特征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州“北优”战略转型与规划策略研究

    作者:郑清菁、许闻博、李福映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州“北优”战略转型与规划策略研究
  • 杭州都市区空间形态演变及区域空间治理相关建议

    作者:朱良、蒋迪刚、王卓远、徐晨阳

    杭州都市区空间形态演变及区域空间治理相关建议
  • 基于“流空间”理论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

    作者:朱子谦、杨熙尧

    基于“流空间”理论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例
  • 成眉同城化背景下交通特征及对策研究

    作者:邹禹坤、陈挚、田苗

    成眉同城化背景下交通特征及对策研究

扫描二维码
关注学会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学会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网站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城市规划》微信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京ICP备05073892号-1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010-828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