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27份)

城市更新(52份)

乡村规划(70份)

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42份)

城市设计(44份)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52份)

城市生态规划(36份)

住房与社区规划(29份)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43份)

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35份)

规划实施与管理(47份)

城市交通规划(31份)

小城镇规划(17份)

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20份)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12份)

城市工程规划(8份)

风景环境规划(8份)

山地城乡规划(6份)

详细规划(10份)

  • 原居安老视角下的适老生活圈营造策略探究

    作者:邓可欣、田银生

    原居安老视角下的适老生活圈营造策略探究
  • 公共健康导向的社区步行环境营建策略

    作者:付豫蜀

    公共健康导向的社区步行环境营建策略
  • 基于“社区治理单元”的生活圈系统构建

    作者:侯杰

    基于“社区治理单元”的生活圈系统构建
  • 人本导向下大数据驱动的社区微更新方法探索

    作者:姜沛辰、方立波、王柱、黄强、游想

    水敏性城市设计探索与实践——以鄂州市为例
  • 基于POI数据的社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点耦合关系——以武汉市为例

    作者:敬丽莉、单卓然

    基于POI数据的社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点耦合关系——以武汉市为例
  • 儿童友好视角下小学体系、格局与外部空间研究——以美国图森市为例

    作者:刘凌云、贺晓珍、杨波、陈蕾

    儿童友好视角下小学体系、格局与外部空间研究——以美国图森市为例
  • 平疫结合视野下的住区设计策略初探

    作者:陆邵明、陈月莹

    平疫结合视野下的住区设计策略初探
  • 从日常健康到“平疫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健康社区规划体系构建

    作者:梅磊

    从日常健康到“平疫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健康社区规划体系构建
  • 城中村“存续”改造前提下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模式与路径——以深圳市为例

    作者:孟谦、邓海萍

    城中村“存续”改造前提下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模式与路径——以深圳市为例
  • 邻里中心模式在社区生活圈的应用研究——无锡太湖新城社区生活圈实践

    作者:施城好

    邻里中心模式在社区生活圈的应用研究——无锡太湖新城社区生活圈实践
  • 城市边缘区工业主导型“村改居”社区的优化策略

    作者:苏杭、曾鹏、李晋轩

    城市边缘区工业主导型“村改居”社区的优化策略
  • 探索共同规划机制下邻里中心的建设模式——以武汉市汉阳区邻里中心为例

    作者:王立、台越

    探索共同规划机制下邻里中心的建设模式——以武汉市汉阳区邻里中心为例
  • 杭州良渚文化村社区营造中的韧性社区实践

    作者:王晓晖

    杭州良渚文化村社区营造中的韧性社区实践
  • 新时代理念转变下的社区提升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高新区为例

    作者:王昕宇

    新时代理念转变下的社区提升规划方法研究——以成都高新区为例
  • 关于社区建设容易被忽视问题及微观场景思考——以良渚街道社区规划为例

    作者:王亚光

    关于社区建设容易被忽视问题及微观场景思考——以良渚街道社区规划为例
  • 存量时代下的老旧小区居民停车行为特征研究——以西铁小区东区为例

    作者:王紫琦、成亮

    存量时代下的老旧小区居民停车行为特征研究——以西铁小区东区为例
  • 东莞市非正规租赁村镇住房更新治理研究

    作者:吴洁琳、张佶、贺辉文

    东莞市非正规租赁村镇住房更新治理研究
  • 居住社区的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以深圳市桃源社区为例

    作者:辛显通

    居住社区的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以深圳市桃源社区为例
  • 基于需求层次论的“双老高知型”城市社区改造策略研究——以武汉硚口区幸乐社区改造规划为例

    作者:熊姗姗

    基于需求层次论的“双老高知型”城市社区改造策略研究——以武汉硚口区幸乐社区改造规划为例
  • 综合型新城职住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徐扬波

    综合型新城职住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 积极老龄化健康维度下的社区适老化实践探究——以上海市赤一居住小区为例

    作者:杨馥瑞

    积极老龄化健康维度下的社区适老化实践探究——以上海市赤一居住小区为例
  • 基于时空立方体的城市房价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以昆明为例

    作者:易娜、林玉婷、张涵

    基于时空立方体的城市房价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以昆明为例
  • 多维目标导向下的儿童友好社区营造研究

    作者:尤文涛、罗吉、高诗雯

    多维目标导向下的儿童友好社区营造研究
  • 供需视角下的社区绿地适老化空间绩效研究

    作者:余畅、黄思铭

    供需视角下的社区绿地适老化空间绩效研究
  • 基于空间组织的高密度社区健康影响评价体系初探——以上海市某社区为例

    作者:张博、邓芳芳

    基于空间组织的高密度社区健康影响评价体系初探——以上海市某社区为例
  • 南京保障性住房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匹配研究

    作者:张擎天

    南京保障性住房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匹配研究
  • 基于公共安全的社区规划研究——以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核心区社区规划为例

    作者:张莹莹、王玮、钟耀、温义

    基于公共安全的社区规划研究——以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核心区社区规划为例
  • 老年友好型社区步行空间规划路径研究

    作者:赵彬元

    老年友好型社区步行空间规划路径研究
  •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住房体系建设探索——以东莞为例

    作者:朱锦锋、刘洁贞、周永杰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住房体系建设探索——以东莞为例

扫描二维码
关注学会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学会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网站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城市规划》微信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京ICP备05073892号-1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010-828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