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强调,加强文物保护,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    

2016年

  • 4月周一

    11

    • 1996年4月11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在江苏省无锡市成立。

  • 4月周二

    12

  • 4月周三

    13

    • 1983年4月13日

      国务院批准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

  • 4月周四

    14

  • 4月周五

    15

  • 4月周六

    16

  • 4月周日

    17

  • 伍江

    创造更加人性、更有活力、 更可持续和更具人文魅力的城市空间

  • 阳建强

    城市更新 作为城市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

  • 边兰春

    存量·更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

  • 施卫良

    “轨道+”引领下的北京城市更新实践

习近平: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详细】

北京市部署生态环境建设五大工作

2016年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于12日上午召开。五位分管市领导就打击违法建设、大气污染治理、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缓解交通拥堵等作部署、下任务,明确了今年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陈刚介绍,新生违建“零增长”是拆违专项行动的刚性目标;张工说,为确保任务完成,本市将开展“大气污染执法年”活动。【详细】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

13日下午,青海省委省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根据今年3月5日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面积的31.16%。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详细】

珠海宣言呼吁将林业规划纳入城市规划

近日,为期三天的首届亚太城市林业论坛在广东省珠海市闭幕,论坛闭幕式上发表《首届亚太城市林业论坛——珠海宣言》。宣言指出,城市内部及周边的森林和树木是能够让亚太地区城市变得更加绿色、更加健康、更加幸福的核心要素,应通过加强国际、地区、国家、当地各层级的政策支持促进城市林业法制环境的完善,特别是将城市林业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中。【详细】

听,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怎么说?

文物,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见证,是扎根于中华儿女血脉中的不朽记忆。它不仅是你游览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时的所见所闻,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在心上沉甸甸的大事。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辽阔九州大地上,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对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曾指出,要在保护中发展利用,在利用中更好的保护。【详细】

“十三五”时期乡村规划的发展与变革

进入“十三五”时期,乡村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动型“就地城镇化”将是下一步乡村转型的重点方向,未来乡村规划应主动面向“离土不离乡”的城乡一体化空间转型,注重城市边缘的乡村城镇化,注重推进维护“乡村性”和“人的城镇化”。此外,生态维护和农业转型问题也将成为“十三五”时期乡村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详细】

从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能力治理城市生活垃圾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关“垃圾围城”或者因垃圾处理建设项目选址、处理工艺选型等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时见诸媒体。我国城市化正在快速推进,全国7亿多人在城市生活。“城市病”问题越来越突出:除了诸如住房、就业压力之外,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因此,时隔37年之后的2015年12月,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将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问题提到重中之重的地位。【详细】

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

中国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同时要以人为本。王有为表示,我们国家资源那么紧张、环境那么恶劣、能源非常短缺,一追求舒适就没有度的概念了,一舒适能耗、水耗等就都上去了。绿色建筑经济适用最好。中国的绿色建筑不是高科技的堆砌,不是把高科技的设备、仪器买来安上就好。而是应采用适用技术。当然要分地区,对大部分地区来讲,适用技术就可以了。【详细】

  • 1
  • 2
  • 3